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现状分析

 

【作者】 洪 霞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五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与推进,教师和学生也逐渐将综合素质培养重视起来,而体育素质是学生从小身体保持活力,拥有健康体魄的基础。因此近年来,对小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逐渐被广大小学教师所接受与认可。而足球作为体育课堂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耐力,并且对于学生身体协调性、身体综合控制能力以及运球技巧的运用都有极大帮助。所以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足球教学计划。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

  足球作为国际化重要体育比赛项目之一,对于足球运动员而言,身体综合素质的强弱是足球场上能够拥有良好表现的根本。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足球教学对学生依然重要。教师通过科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将体能训练与技巧训练巧妙结合,在通过对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计划,增强计划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推动中国足球向前发展。
  1. 目前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陈旧,忽视体育教学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依然处于应试教育阶段,为此,教师及家长都以成绩决定一切为终极教学目标,忽略了对小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贫血及身体亚健康现象,这与教师平时忽略学生体育素质教育不无关系。因此教师不可一味循规守旧,应该勇于打破陈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将体育教学重视起来。而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身体机能的同时,锻炼其敏捷性,增强其思维能力,并能从小为学生种下一颗爱足球,爱体育运动的精神种子,让小学生从小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2)教学场地及体育器材的严重缺失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全面小康社会计划及扶贫计划的全面实施,很大程度改善了我国贫富差距大,民众无吃无穿的社会现象。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依然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不同地域也存在着各异化差距,此种地域差距从中小学的教育系统即不难看出。目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学器材存在着明显差异,一些农村小学并无配备完整田径场,没有足球训练器材和场地,这极大地阻碍了教师体育足球教学的开展。
  (3)体育教师专业程度的参差不齐
  正因一些地区的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的严重缺失,此时对教师专业程度考验更大,体育教师应如何利用有限场地及器材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如何将有限资源最大化是小学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而对于一些农村小学而言,为了节约学校成本,往往录用的体育教师专业程度不够,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的整体素质差,教学能力有限,从而阻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及兴趣程度,进一步阻碍学生身体锻炼和发展。
  2. 提升小学生体育足球教学质量的策略
  (1)构建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不仅只是对学生体力考验巨大,并且足球技巧的渗透也尤为重要,在足球场上,学生知道自己扮演何种角色,如何与队友配合,何时传球、何时射门、如何跑位等都是教师应通过理论知识及实践双管齐下的教学方式,长期渗透到小学生的潜意识里。而此时明确的教学目标则能帮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立明确学习目标,能够凝聚整个班级团队的力量,引导学生向着目标一起冲,教师再通过对足球技战术的教导,提升学生足球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
  (2)改变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身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学生之间发育成长进度也不尽相同,此时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可采取“一锅端”的教学方式,应该通过对各异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调查,从而制定各异化并且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比如在提升小学生体能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能状况制定各异化训练模式,不可一概而论,技巧的训练亦是如此。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自内心地认同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化,采用科学新颖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足球兴趣。
  (3)利用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其竞争性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小学生普遍存在好胜心理,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质,在不破坏班级整体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内在竞争性,并让学生一直保持内在竞争力。比如,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决出第一名,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从而让学生时刻保持竞争性,并能消除足球课堂高强度训练为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当然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及身体状态变化,重视学生比赛时的主观感受,小学体育教学应以学生身体健康为教学前提,教学方式和教学强度不可过于激进,应做好长远计划,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提升体力和足球技巧。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成绩第一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和生存需要,教师应该摒弃旧观念,将体育教育融入小学教学中,并将其重视起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而言,教师应采取新颖及有趣的教学方式,将体力训练和技巧训练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体育素质,最终达到技能教育和学生身体素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以此,通过长此以往的渗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为国家输送综合素质高的优质人才,有利于推动国家足球体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清泉.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0(08):123.
  [2]肖鹏飞.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现状分析[J].中华少年,2020(12):85-86.
  [3]赵金刚.足球走进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几点构想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8+2.
  • 【发布时间】2020/11/5 18:00:08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