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现象及对策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在农村教育环境中,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家长和教师的监管力度相对薄弱。在此环境中,学习力强且有一定自制性的学生则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而能力落后、学力较弱的学生则将会因此而不断沉沦。所以,农村教育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并且班级中的“大尾巴”着实令不少教师头痛不已。对此,本文就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分析如今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现象和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成效、促进农村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性发展。
【关键词】 初中英语;农村;两级分化
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授课制。在课堂中,教师难以兼顾学生全体,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会受到积极反馈课堂的优等生的指引,以该群体所反馈出的信号为代表,加快教学的进程,着实容易让教师受优等生的“优质反馈”假象的影响,出现加快教学进程的现象。而对本班级中的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却很难关注到后进生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如此现状之下,班级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拉越大。而针对农村教育条件,初中英语课堂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现象及其原因
(一)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现象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班级中的成绩出现了优等生和后进生差异异常明显的现象,而本应当人数较多的中等学生则相对较少。在课堂中,更多的优等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异常突出,喜欢表现自我、在课堂中的对话反馈、单词默写情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十分出众。然而,班级中的“大尾巴”在课堂中总是一言不发,对于单词的拼读能力都相对较弱,教师多次引导后,该部分学生群体也始终无法对所学单词进行准确的发音和默写。在此割据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难以被教师有效调和。
(二)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从农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视角来看,多数学生缺乏丰富学习资源的支持,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辅导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弱,导致部分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因惰性使然和外界诱惑的驱使,出现了在课堂中不愿积极参与、在课后不愿主动学习的现象。而在课堂中,教师更加关注优等生的反馈情况,更多的优等生愿意参与课堂反馈、表达和反馈。所以,优等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都相对较高,而后进生在对比之下更疲于参与课堂。因此,优等生在两极分化的课堂中容易出现良性循环,而后进生则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中。所以,两极分化的现象会因此而加剧。而更多的教师,在面临两极分化的现象时,容易对后进生失去耐心,可能会产生放弃部分后进生的念头。而这种只关注学生个体的教学方式,则违背了全体性和整体性的教学原则。
基于如上分析,如今的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现象日趋加剧,其原因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成者,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改观这一现象,促进学生整体的协同发展。
二、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对策探究
(一)个别辅导,弥补短板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便要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要定位到班级教学中的弱项和短板,针对后进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以此方式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不让更多学生掉队,促使后进生在学习中更快地跟紧教学进度、跨越并走进中等生阶层。例如,在《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中,关于月份、日期等的表述,便会羁绊大量后进生的脚步,仅月份部分单词的识记便会让大量学生望而却步。对此,教师可以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单词识记畏难心理大、缺乏单词识记的技巧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然拼读法的方式辅助学生明确单词的读音,并从单词的读音中找到单词识记的技巧。以此方式,教师逐步缩短后进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让更多的后进生在课堂中能够紧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
(二)组建团队,增强能力
在两极分化的班级中,学生之间的能力、认知、思维等素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利用学生之间的团队力量,由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带动更多的后进生协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将更多的优等生和后进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在此分组方式下,教师组织学生们在小组中开展“帮扶活动”,或者开展“结对子活动”。比如,在《How much are these socks?》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组织优等生和后进生搭配,共同开展关于购物这一环节中的角色扮演。在此活动中,优等生既要让自己充当与学生对话的个体,也要充当自己所帮扶对象的老师,在一对一的帮扶活动中,既让教后进生的过程强化了优等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也让后进生在一对一的帮扶活动中获得提升,可谓实现了双赢的教学效果。
(三)家校合作,优化监管
家庭和教师是对学生影响巨大的两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更多的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倡导更多的家长有更加科学的监督和管理方法、获取更加先进的教育管理手段,共同维护学生的良好学习环境。例如,在《My name is Gina》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利用现代化的在线教学平台,引导家长陪伴孩子学习,聆听学生们的朗读、抄写,并亲自将学生们的作品以图画、视频、音频等方式提交到在线学习平台中,以此方式杜绝学生在课后所出现的懒惰、外界诱惑而出现成绩阶梯状下滑的现象。
总结
如不加以制止和改善,两极分化现象一旦出现则将难以遏制。针对农村教育环境,意识到两极分化的特殊性,定位到其相应的原因,才能让两极分化的改善更有准确性和方向性。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个别辅导、组建团队、家校合作等方式落实教学,以此方式让更多的后进生逐步转化为中等生,最终迈向优等生阶层。
参考文献:
[1]卢祥明.初中生英语词汇识记两极分化的教学应对策略研究[J].才智,2020(09):88.
[2]单双.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状及原因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18.
[3]居宁.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对策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8(16):45-46.
【关键词】 初中英语;农村;两级分化
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授课制。在课堂中,教师难以兼顾学生全体,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会受到积极反馈课堂的优等生的指引,以该群体所反馈出的信号为代表,加快教学的进程,着实容易让教师受优等生的“优质反馈”假象的影响,出现加快教学进程的现象。而对本班级中的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却很难关注到后进生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如此现状之下,班级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拉越大。而针对农村教育条件,初中英语课堂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现象及其原因
(一)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现象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班级中的成绩出现了优等生和后进生差异异常明显的现象,而本应当人数较多的中等学生则相对较少。在课堂中,更多的优等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异常突出,喜欢表现自我、在课堂中的对话反馈、单词默写情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十分出众。然而,班级中的“大尾巴”在课堂中总是一言不发,对于单词的拼读能力都相对较弱,教师多次引导后,该部分学生群体也始终无法对所学单词进行准确的发音和默写。在此割据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难以被教师有效调和。
(二)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从农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视角来看,多数学生缺乏丰富学习资源的支持,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辅导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弱,导致部分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因惰性使然和外界诱惑的驱使,出现了在课堂中不愿积极参与、在课后不愿主动学习的现象。而在课堂中,教师更加关注优等生的反馈情况,更多的优等生愿意参与课堂反馈、表达和反馈。所以,优等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都相对较高,而后进生在对比之下更疲于参与课堂。因此,优等生在两极分化的课堂中容易出现良性循环,而后进生则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中。所以,两极分化的现象会因此而加剧。而更多的教师,在面临两极分化的现象时,容易对后进生失去耐心,可能会产生放弃部分后进生的念头。而这种只关注学生个体的教学方式,则违背了全体性和整体性的教学原则。
基于如上分析,如今的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现象日趋加剧,其原因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成者,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改观这一现象,促进学生整体的协同发展。
二、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对策探究
(一)个别辅导,弥补短板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便要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要定位到班级教学中的弱项和短板,针对后进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以此方式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不让更多学生掉队,促使后进生在学习中更快地跟紧教学进度、跨越并走进中等生阶层。例如,在《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中,关于月份、日期等的表述,便会羁绊大量后进生的脚步,仅月份部分单词的识记便会让大量学生望而却步。对此,教师可以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单词识记畏难心理大、缺乏单词识记的技巧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然拼读法的方式辅助学生明确单词的读音,并从单词的读音中找到单词识记的技巧。以此方式,教师逐步缩短后进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让更多的后进生在课堂中能够紧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
(二)组建团队,增强能力
在两极分化的班级中,学生之间的能力、认知、思维等素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利用学生之间的团队力量,由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带动更多的后进生协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将更多的优等生和后进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在此分组方式下,教师组织学生们在小组中开展“帮扶活动”,或者开展“结对子活动”。比如,在《How much are these socks?》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组织优等生和后进生搭配,共同开展关于购物这一环节中的角色扮演。在此活动中,优等生既要让自己充当与学生对话的个体,也要充当自己所帮扶对象的老师,在一对一的帮扶活动中,既让教后进生的过程强化了优等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也让后进生在一对一的帮扶活动中获得提升,可谓实现了双赢的教学效果。
(三)家校合作,优化监管
家庭和教师是对学生影响巨大的两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更多的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倡导更多的家长有更加科学的监督和管理方法、获取更加先进的教育管理手段,共同维护学生的良好学习环境。例如,在《My name is Gina》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利用现代化的在线教学平台,引导家长陪伴孩子学习,聆听学生们的朗读、抄写,并亲自将学生们的作品以图画、视频、音频等方式提交到在线学习平台中,以此方式杜绝学生在课后所出现的懒惰、外界诱惑而出现成绩阶梯状下滑的现象。
总结
如不加以制止和改善,两极分化现象一旦出现则将难以遏制。针对农村教育环境,意识到两极分化的特殊性,定位到其相应的原因,才能让两极分化的改善更有准确性和方向性。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个别辅导、组建团队、家校合作等方式落实教学,以此方式让更多的后进生逐步转化为中等生,最终迈向优等生阶层。
参考文献:
[1]卢祥明.初中生英语词汇识记两极分化的教学应对策略研究[J].才智,2020(09):88.
[2]单双.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状及原因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18.
[3]居宁.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对策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8(16):45-46.
- 【发布时间】2021/1/6 12:32:45
- 【点击频次】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