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学作为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也是基础学习阶段,是进行知识积累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俗话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都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为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提供强大的支撑。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只会死读书,对知识内容机械记忆远远无法满足数学学习的需要,长此以往很容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听不懂跟不上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育;小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养成方法
1.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家长衔接不够
如今的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学生不能够很快的掌握。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还停留在自己以前的教育当中,孩子根本不能同时理解,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家长的担心,此时孩子也学的困难。所以小学阶段,家长要做好和教师的沟通,这样家长才能明确小学数学教育中,孩子已经对哪些知识点有所了解,哪些知识点需要穿插记忆。
1.2学校追求应试教育,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现在很多的学校为了提高总体成绩,许多老师总是按照教材,和教材以外的课程不断的展开题海战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了解还是不够,只知道应该大量做习题。对于其独立思考的习惯根本没有办法养成,知识点的匮乏越积累越多,等到高年级数学所有知识点混合起来,就会变得难以理解,这就是学习数学教育的弊端。
1.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在小学教学中,基本都是老师在教,学生在学,即使老师出错了,学生也不会质疑,这就是以老师作为主体了,这其实是教学当中的弊端。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被限制,许多知识点的学习只能被迫灌入式的学习。根本不能自己真正的理解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知识点。从这一点来说,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职责就相当重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认识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关键。
2.小学数学独立思考习惯方法养成的研究
2.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能力的形成阶段,不仅要在数学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独立思维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要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品尝到独立思考背后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了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先通过独立思考去尝试解决,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时老师及时进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乐趣,从而树立起独立思考的自信心。比如学习加减法时,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数一数、算一算,看谁算得快,算得准。对算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老师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对于算得慢的学生老师也要给予关心和鼓励,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心理体验。
2.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点什么都学不会,数学也是如此,小学是数学的启蒙极端,刚开始肯定不能让这些知识点把学生的积极性打击下去。但是从什么地方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呢,当然生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比如,给你100元钱去买东西,东西10元,找回多少钱?对于大人感觉简单的东西,孩子去不理解。其实那是因为,我们知道了加减运算,另外经常买东西所以知道,可是孩子基本是不花钱的,所以他们不清楚找回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可以要求孩子在生活中,拿着钱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是一个零食,让他们明白这些道理,只有激发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
2.3学会独立思考模式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外,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数学内容本来就是比较抽象性的,所以如何让学生更高效的去学生是教师探讨的重点。比如在学习九九乘法表期间,在大部分的学生的认知里,就是老师让背住就一定要背住,但是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背住这个乘法表。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和学习之后,就要给学生强调为什么要背乘法表,背了之后,对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能够带来哪些便利,背完了之后它有很多优势,从而学生对九九乘法把表就会更加感兴趣,而且也会更加的主动在学习。以这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会更加乐于接受,而并不是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这个口诀一定要背住。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明白这些东西的具体作用是什么,为了让数学工作能够顺利的展开,教师应该在备课上多用心,在授课前就准备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方案,让学生知道学习九九乘法表之后,对后续学习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也更愿意去背,愿意去记。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再像之前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去做某件事情,而是应该采用更加合理合适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2.4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提高小学生的主动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倡导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主观能定性,使学生更加自主和自觉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轻说教重引导,鼓励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良好的互动氛围中积极与老师展开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数学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思维开发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都要帮助孩子渡过这个关键的时候。独立思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在小学阶段,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教学是关键引导,让他们在生活中愉快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才是主要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J]. 罗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01)
[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 刘玉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8)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分析[J]. 王建华. 新课程(下). 2013(09)
【关键词】 数学教育;小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养成方法
1.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家长衔接不够
如今的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学生不能够很快的掌握。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还停留在自己以前的教育当中,孩子根本不能同时理解,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家长的担心,此时孩子也学的困难。所以小学阶段,家长要做好和教师的沟通,这样家长才能明确小学数学教育中,孩子已经对哪些知识点有所了解,哪些知识点需要穿插记忆。
1.2学校追求应试教育,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现在很多的学校为了提高总体成绩,许多老师总是按照教材,和教材以外的课程不断的展开题海战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了解还是不够,只知道应该大量做习题。对于其独立思考的习惯根本没有办法养成,知识点的匮乏越积累越多,等到高年级数学所有知识点混合起来,就会变得难以理解,这就是学习数学教育的弊端。
1.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在小学教学中,基本都是老师在教,学生在学,即使老师出错了,学生也不会质疑,这就是以老师作为主体了,这其实是教学当中的弊端。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被限制,许多知识点的学习只能被迫灌入式的学习。根本不能自己真正的理解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知识点。从这一点来说,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职责就相当重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认识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关键。
2.小学数学独立思考习惯方法养成的研究
2.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能力的形成阶段,不仅要在数学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独立思维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要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品尝到独立思考背后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了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先通过独立思考去尝试解决,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时老师及时进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乐趣,从而树立起独立思考的自信心。比如学习加减法时,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数一数、算一算,看谁算得快,算得准。对算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老师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对于算得慢的学生老师也要给予关心和鼓励,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心理体验。
2.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点什么都学不会,数学也是如此,小学是数学的启蒙极端,刚开始肯定不能让这些知识点把学生的积极性打击下去。但是从什么地方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呢,当然生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比如,给你100元钱去买东西,东西10元,找回多少钱?对于大人感觉简单的东西,孩子去不理解。其实那是因为,我们知道了加减运算,另外经常买东西所以知道,可是孩子基本是不花钱的,所以他们不清楚找回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可以要求孩子在生活中,拿着钱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是一个零食,让他们明白这些道理,只有激发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
2.3学会独立思考模式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外,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数学内容本来就是比较抽象性的,所以如何让学生更高效的去学生是教师探讨的重点。比如在学习九九乘法表期间,在大部分的学生的认知里,就是老师让背住就一定要背住,但是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背住这个乘法表。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和学习之后,就要给学生强调为什么要背乘法表,背了之后,对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能够带来哪些便利,背完了之后它有很多优势,从而学生对九九乘法把表就会更加感兴趣,而且也会更加的主动在学习。以这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会更加乐于接受,而并不是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这个口诀一定要背住。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明白这些东西的具体作用是什么,为了让数学工作能够顺利的展开,教师应该在备课上多用心,在授课前就准备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方案,让学生知道学习九九乘法表之后,对后续学习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也更愿意去背,愿意去记。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再像之前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去做某件事情,而是应该采用更加合理合适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2.4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提高小学生的主动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倡导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主观能定性,使学生更加自主和自觉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轻说教重引导,鼓励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良好的互动氛围中积极与老师展开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数学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思维开发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都要帮助孩子渡过这个关键的时候。独立思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在小学阶段,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教学是关键引导,让他们在生活中愉快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才是主要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J]. 罗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01)
[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 刘玉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8)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分析[J]. 王建华. 新课程(下). 2013(09)
- 【发布时间】2021/1/6 12:34:26
- 【点击频次】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