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德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的时候能够收获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端正自己的行为。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也应该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师首先就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变得生活化,拉近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在之后的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也可以开展情景扮演,让学生可以真正的融入角色,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关键词】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很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讲课的时候并没有跟传统的文化课程区分出来,只是简单的为学生讲解书本中的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这样刻板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能够集中听讲获得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而道德与法治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拥有一个高尚的品质,所以,教师若是在平时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还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学习内容的落实。因为很多教师被课本所局限住,在讲课的时候都是用书面用语,举例子的时候运用的也是书本中的案例。这样就很难拉近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无法让学生从这些教学的案例延伸到自己的身上起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师若是想要改变这一点,最关键的就是要将小学的到德育法治的课堂变得生活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知道这些事情中蕴含着哪些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又说明了一个什么样德育道理,对于学生之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我们在公共场所》一个章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爱护班级里面的环境。小学生因为年纪比较小,所以在班级相处的时候多少会有些做的不好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教师若是还按照着书本中的案例讲解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就很难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班级里面总是有些学生喜欢乱丢垃圾,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告诉学生乱丢垃圾有哪些坏处,会给其他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是对于自己的教育,而不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听讲。同时,将课堂学习变得生活化也可以当作是联系学生课堂与生活之间的一个桥梁,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事情,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展案例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的讲解很难起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一节课的时间也比较长,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但是小学生又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心且喜欢听故事的人群。所以,教师就可以将这一点很好的利用起来,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的时候穿插去讲解一些相关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名人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让案例教学法可以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或者是选择一些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同学当做是教学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知道德育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例如,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课本《我们生活的地方》一个章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家乡,并且去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而去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学习到这一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的故事来为学生进行讲解。比如,若是当地有一个抗日英雄的话,教师就可以讲一讲他的事迹。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的带着正能量积极向上故事,且与书本中的内容有相符合的地方,不能对学生又不好的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强化相关的道德教育的渗透。
三、开展情景扮演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去实践,能够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加深对于书本中内容的感悟。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开始进行情景扮演。针对于书本中出现的一些知识点或者是案例进行一些场景的还原,让学生能够作为角色参与进去,就可以去更好的讨论和理解社会道德与人们的社会行动的含义。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另外这一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说出来自己的一件和看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本《健康安全的生活》一个章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所以,在学习到这一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去创建学习的情境。比如,两个同学在课间玩耍的时候在争抢一把小刀,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片代替小刀,让其他的学生去猜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同时鼓励学生说出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用这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交流和探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得到一个比较高的课堂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改掉自己之前的坏习惯,养成遵纪守法的好意识,拥有一个较高的德育品质。另外,培养学生的德育是一件十分漫长的事情,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开始做起,才能够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顾欣怡.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7.
[2]秦铭远.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融入德育 [J].西部素质教育,2016.
【关键词】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很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讲课的时候并没有跟传统的文化课程区分出来,只是简单的为学生讲解书本中的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这样刻板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能够集中听讲获得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而道德与法治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拥有一个高尚的品质,所以,教师若是在平时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还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学习内容的落实。因为很多教师被课本所局限住,在讲课的时候都是用书面用语,举例子的时候运用的也是书本中的案例。这样就很难拉近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无法让学生从这些教学的案例延伸到自己的身上起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师若是想要改变这一点,最关键的就是要将小学的到德育法治的课堂变得生活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知道这些事情中蕴含着哪些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又说明了一个什么样德育道理,对于学生之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我们在公共场所》一个章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爱护班级里面的环境。小学生因为年纪比较小,所以在班级相处的时候多少会有些做的不好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教师若是还按照着书本中的案例讲解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就很难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班级里面总是有些学生喜欢乱丢垃圾,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告诉学生乱丢垃圾有哪些坏处,会给其他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是对于自己的教育,而不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听讲。同时,将课堂学习变得生活化也可以当作是联系学生课堂与生活之间的一个桥梁,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事情,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展案例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的讲解很难起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一节课的时间也比较长,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但是小学生又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心且喜欢听故事的人群。所以,教师就可以将这一点很好的利用起来,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的时候穿插去讲解一些相关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名人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让案例教学法可以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或者是选择一些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同学当做是教学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知道德育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例如,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课本《我们生活的地方》一个章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家乡,并且去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而去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学习到这一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的故事来为学生进行讲解。比如,若是当地有一个抗日英雄的话,教师就可以讲一讲他的事迹。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的带着正能量积极向上故事,且与书本中的内容有相符合的地方,不能对学生又不好的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强化相关的道德教育的渗透。
三、开展情景扮演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去实践,能够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加深对于书本中内容的感悟。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开始进行情景扮演。针对于书本中出现的一些知识点或者是案例进行一些场景的还原,让学生能够作为角色参与进去,就可以去更好的讨论和理解社会道德与人们的社会行动的含义。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另外这一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说出来自己的一件和看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本《健康安全的生活》一个章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所以,在学习到这一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去创建学习的情境。比如,两个同学在课间玩耍的时候在争抢一把小刀,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片代替小刀,让其他的学生去猜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同时鼓励学生说出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用这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交流和探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得到一个比较高的课堂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改掉自己之前的坏习惯,养成遵纪守法的好意识,拥有一个较高的德育品质。另外,培养学生的德育是一件十分漫长的事情,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开始做起,才能够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顾欣怡.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7.
[2]秦铭远.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融入德育 [J].西部素质教育,2016.
- 【发布时间】2021/1/6 16:12:58
- 【点击频次】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