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思考

 

【作者】 孙燕玲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锦湖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其有效度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作业;开拓创新;学习热情;数学本质;个性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学生最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学习活动杜绝单纯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继续和延伸的数学作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作业设计要紧贴教材,以生活为主战场,以思维为主练线,用最少的时间确保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有效数学作业达成学生学习能力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有粗浅的思考。
  一、开拓创新空间,设计探究型作业
  思维启于操作,技能升于知识。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灵感,牵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学活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小学生特性生动活泼,天性是好动,动手操作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布置学生操作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多动动手,多动动脑,通过剪一剪、面一画、走一走、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完成作业。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后,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找出这些图形并动手摆摆、拼拼,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你拼的是什么?你用了几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然后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学生或拼成一只小鸡,或拼成一只蝴蝶,或拼成一艘船,还有的拼成一张脸,结果丰富多彩。这样的作业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二、激发学习热情,设计游戏型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对单一的练习形式容易感到乏味。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紧扣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例如,在进行一、二年级口算教学时,可以设计摘苹果的游戏,谁算对了就把苹果奖给谁,还可以设计邮递员送信等,这些游戏学生都很感兴趣,还为抢不到机会难过。让学习穿插在游戏中,在玩中学,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又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可以组织这样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物体是什么形状?,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来辨认来?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后续延伸活动。
  三、还原数学本质,设计生活化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数学就有多宽。在数学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即是生活的外延。因此,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跳出课本范围,为数学教材服务,不要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应设计生活化的作业,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桥梁,使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例如,教学二年级乘法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回家后,请学生带上5元妈妈购物。算一算,你至少可以买些什么,买多少?第二天,有的学生高兴地说:“昨天我买了4本作业本,每本5角,用去2元;再买了一包瓜子,每包3元,用去3元,一共用去5元。”还有学生兴奋地说:“我买了1个面包,用去4元,还买了1支笔用去6角,共用去4元6角,还余4角。”……在购物活动中,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数学,也体会到数学知识能有效解决生活问题,既强化了数学知识,也提升了数学技能。
  四、强化个性差异,设计分层性作业
  作业的主人是学生,只有学生喜欢了作业,作业的质量才提高,作业的目的才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作业由易到难程度设计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完成,中等的可选B完成,稍差的可选A完成。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这样设计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这样的作业,可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完成中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总之,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一种教学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有效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减轻课业负担,激发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 【发布时间】2021/1/7 13:58:41
  • 【点击频次】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