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作者】 花中加

【机构】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宗日寄宿制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包括导入新课、新授课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但它却是整节课堂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导入艺术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包括导入新课、新授课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但它却是整节课堂教学 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
  一、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法”是指单刀直入,直切主题,在上新课前,不加以其他环节,由教师直接引出新授课内容。这种导入新课方法的优点是A、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节约大量课堂时间。 B、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开门见山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例如,我们在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大胆地设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和计算方法与什么共同之处?
  师:所以老师想进行一种尝试,直接让你们完成《课堂作业》,有这个信心吗?
  开门见山法主要适用于与以前所学知识无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中,因为对于此类新知识的传授,由于无旧知识可以迁移,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最为适宜,开门见山的方法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较多,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适用范围窄,由于省去了导入新课这一阶段的很多时间,因此课堂结构就会显得疏散。
  二、复习引入法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因此,课堂导入要求教师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一般采用复习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的方法(即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能否将三角形也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把转化作为探究的方向,并通过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从而解决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三、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等方式来实现,从而用一种别具一格,饶有趣味的方式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例如,在教关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它的导入新课可以通过教师说故事来设计: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板书:257.6 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上面这个例子就说明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把枯燥无味的导入新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新校舍刚刚落成,操场上的跑道还没有完全搞好。今天一早,有两个工程队就找到了李校长,甲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15天完成。乙工程队说:包给我们,10天就完成。如果你们是李校长,会怎么办呢?(投影出示操场图)
  生A:就包给乙工程队吧。因为只要10天,比甲工程队快。
  生B:我觉得还是包给甲队,因为时间快不一定能保证质量。
  生C:包给两个队,让他们一起完成。
  师:现在有这么多方案,4人小组讨论一下,哪一个最好? 讨论汇报,得出由两个队合做。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实际问题,编制成应用题。(出示: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由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现在由两队合做,需要几天完成?)大家默读题目,先估计一下,需几天完成。
  生A:10天、15天 、 25天、5天。
  生B:一定少于10天。
  师:有这么多答案,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你们认为哪些有可能对。
  学生讨论得出:5天和少于10天有可能对。因为两队合做比一个队独做肯定要快。
  师:现在请大家列式验证一下。
  这位老师善于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注重学用结合,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把列式解答只作为验证“猜想和估算”的结果的手段,很好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在于教师针对所授知识的特点,灵活运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就如一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有艺术性,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
  参考文献:
  [1]夏进.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11
  [2]汪新伟.重视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中小学教育》,2014.07
  • 【发布时间】2021/1/7 14:03:57
  • 【点击频次】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