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地理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为适应新教材新高考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受到抨击。要想使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优点能够继续发扬下去,就必须要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又能促使他们自动谋求发展。从而获得双赢的局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新高考打下基础。
【关键词】 传统教学;自主发展;教学模式
目前,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展开,出现了不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无外乎都是对传统教学的批判。的确,这些新模式的发现无疑是给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众多新的教学模式中人们更倾向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是对于教育教学来讲,传统教学在大量不足和缺陷前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教师们在寻求新的模式时不能对老模式一棒子打死。因为当时创建这模式并使之在全国各地推行,肯定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的可操作性的。
在平常的阅读中教师发现新模式的研究者们没有一个对传统教学是持有一点肯定态度的。于是我想,人们这样推崇新模式,而对传统模式弃之如履。那么在创建新模式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是否真得没有其生存的地方了呢?还是教师们太热衷了而蒙蔽某些心灵的角落,看不到了传统教学也是有其闪光点的。所以我就想能否从理论上来构建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为辅,学生主动发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为辅就是要求人们正确对待并加以分析,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屏弃它的缺点,让它能够为教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而学生主动发展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能力后能够自我寻求发展。要想使这两者能够结合成完美的状态,教师们必须深刻地分析传统教学的优缺点,使之能为新模式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
虽说,传统教学存在着种种的弊端与缺陷。但是,如果完全屏弃传统教学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想使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去寻求发展,那么他得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具备基础知识,他们才能够有能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个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课堂传授。在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初期,他们对这个世界是很茫然的,这就需要教师教授他们最基本的理论,让他们心中有底,能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分析它解决它,从中得到更高一层次的知识理论,并促使自已发展成长,逐渐养成主动去学习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既能够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能主动寻求发展。就要利用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的优势来激发传统教学的活力。因为主动学习就是学生在某种“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动脑思考、动手演练、动口表达、情感交流、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化“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动学习”为“主动、自主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就是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从而能把基础知识活化起来,在接受基础知识的时候也就能做到乐于听乐于学了。否则,当学生欠缺基础知识,而作为教师设置出种种情景,力求让学生能自我寻求发展,在刚开始的时候,也许有有一点的好奇,但当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来解决(因为没有最基本的技能即基础知识)时,就会产生沮丧心理,次数多了,他们的情感就有了被挫伤的危险。于是就认定了自己什么都不行:基础知识不具备,创新、自主发展的能力也没有,那么以后出社会还能够做什么。从而进一步导致心灵的失败感。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和素质的主要形式,只有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过程,才能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只有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创设情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如何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你这学科,让他们有能力自主去学习这门功课呢?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谋求发展的目的。这就需要地理学科的老师分析新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基础、反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他们设定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预先设定既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主动渴求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基础教学-创境引情——鼓励质疑的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基础教学即确定正确而全面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克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教学目标制定的根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知识的教学一定要简洁、明了、具体,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自主活动做到心中有个底,从而为自主打下基础。
创境引情是通过教师创设真实生动的情景唤起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为“自主学习”的行动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创设的情境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成为学生思维的起点。就象在上《工业的区位选择》,讲到工业与环境的关系时。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师问:学校所在镇的工业安排对于环境来讲是否合理?学生一致回答:不合理!
师问:你们没有经过调查怎么就如此下结论?学生:不用去调查,我们就知道不合理,是
因为我们每天都能闻到那种令人难受的臭味,这完全是工业行为的结果,这种结果会使我们的身体健康遭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抛出了这样一个设定:假如你们是分管工业的镇长,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保证环境效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自动组合展开热烈的讨论,查阅教材和现有的资料,总结出了比较满意的答案。这样,不仅让他们活学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思想又一次受到洗礼,学习也积极主动,并且有成功感,更使让他们觉得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鼓励质疑就是要营造一种筑围,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由于长期的教育压抑,而且习惯于老师给学生设定问题,所以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敢动。这时候,老师就要设
置悬念,激发他们的质疑意识。就象在上《洪涝》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张城市洪涝图。就着这张图,如果出试题,可以设定哪些问题。这既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平台,又可以使学生省思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要设定问题,学生必须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能否做到以这张图为基准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经过小组分头讨论,学生们设定了各种问题,说不定有些问题还是教师事先没有考虑到的。这样做,能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形成发散性思维;可以从中明白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质疑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他们敢于想,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最后形成学习上的主动性,谋求自我的主动发展。
不管是基础教学,还是创设情境、鼓励质疑,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谋求自主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形成各个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的氛围,相互之间你追我赶,打下一个互赢良好的局面,以更加良好的姿态迎接新高考的挑战。
总之,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相当广泛,给教师和学生展示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留有足够的空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是最完善的,它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更新总结,这要根据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作出不断的变化,以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高效,形成一种相对完善的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传统教学;自主发展;教学模式
目前,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展开,出现了不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无外乎都是对传统教学的批判。的确,这些新模式的发现无疑是给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众多新的教学模式中人们更倾向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是对于教育教学来讲,传统教学在大量不足和缺陷前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教师们在寻求新的模式时不能对老模式一棒子打死。因为当时创建这模式并使之在全国各地推行,肯定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的可操作性的。
在平常的阅读中教师发现新模式的研究者们没有一个对传统教学是持有一点肯定态度的。于是我想,人们这样推崇新模式,而对传统模式弃之如履。那么在创建新模式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是否真得没有其生存的地方了呢?还是教师们太热衷了而蒙蔽某些心灵的角落,看不到了传统教学也是有其闪光点的。所以我就想能否从理论上来构建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为辅,学生主动发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为辅就是要求人们正确对待并加以分析,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屏弃它的缺点,让它能够为教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而学生主动发展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能力后能够自我寻求发展。要想使这两者能够结合成完美的状态,教师们必须深刻地分析传统教学的优缺点,使之能为新模式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
虽说,传统教学存在着种种的弊端与缺陷。但是,如果完全屏弃传统教学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想使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去寻求发展,那么他得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具备基础知识,他们才能够有能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个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课堂传授。在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初期,他们对这个世界是很茫然的,这就需要教师教授他们最基本的理论,让他们心中有底,能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分析它解决它,从中得到更高一层次的知识理论,并促使自已发展成长,逐渐养成主动去学习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既能够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能主动寻求发展。就要利用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的优势来激发传统教学的活力。因为主动学习就是学生在某种“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动脑思考、动手演练、动口表达、情感交流、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化“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动学习”为“主动、自主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就是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从而能把基础知识活化起来,在接受基础知识的时候也就能做到乐于听乐于学了。否则,当学生欠缺基础知识,而作为教师设置出种种情景,力求让学生能自我寻求发展,在刚开始的时候,也许有有一点的好奇,但当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来解决(因为没有最基本的技能即基础知识)时,就会产生沮丧心理,次数多了,他们的情感就有了被挫伤的危险。于是就认定了自己什么都不行:基础知识不具备,创新、自主发展的能力也没有,那么以后出社会还能够做什么。从而进一步导致心灵的失败感。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和素质的主要形式,只有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过程,才能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只有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创设情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如何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你这学科,让他们有能力自主去学习这门功课呢?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谋求发展的目的。这就需要地理学科的老师分析新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基础、反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他们设定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预先设定既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主动渴求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基础教学-创境引情——鼓励质疑的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基础教学即确定正确而全面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克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教学目标制定的根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知识的教学一定要简洁、明了、具体,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自主活动做到心中有个底,从而为自主打下基础。
创境引情是通过教师创设真实生动的情景唤起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为“自主学习”的行动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创设的情境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成为学生思维的起点。就象在上《工业的区位选择》,讲到工业与环境的关系时。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师问:学校所在镇的工业安排对于环境来讲是否合理?学生一致回答:不合理!
师问:你们没有经过调查怎么就如此下结论?学生:不用去调查,我们就知道不合理,是
因为我们每天都能闻到那种令人难受的臭味,这完全是工业行为的结果,这种结果会使我们的身体健康遭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抛出了这样一个设定:假如你们是分管工业的镇长,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保证环境效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自动组合展开热烈的讨论,查阅教材和现有的资料,总结出了比较满意的答案。这样,不仅让他们活学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思想又一次受到洗礼,学习也积极主动,并且有成功感,更使让他们觉得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鼓励质疑就是要营造一种筑围,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由于长期的教育压抑,而且习惯于老师给学生设定问题,所以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敢动。这时候,老师就要设
置悬念,激发他们的质疑意识。就象在上《洪涝》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张城市洪涝图。就着这张图,如果出试题,可以设定哪些问题。这既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平台,又可以使学生省思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要设定问题,学生必须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能否做到以这张图为基准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经过小组分头讨论,学生们设定了各种问题,说不定有些问题还是教师事先没有考虑到的。这样做,能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形成发散性思维;可以从中明白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质疑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他们敢于想,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最后形成学习上的主动性,谋求自我的主动发展。
不管是基础教学,还是创设情境、鼓励质疑,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谋求自主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形成各个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的氛围,相互之间你追我赶,打下一个互赢良好的局面,以更加良好的姿态迎接新高考的挑战。
总之,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相当广泛,给教师和学生展示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留有足够的空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是最完善的,它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更新总结,这要根据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作出不断的变化,以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高效,形成一种相对完善的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 【发布时间】2021/1/7 14:05:09
- 【点击频次】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