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践行“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作者】 梁璋秀

【机构】 广西百色西林县民族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建高中“5+X”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它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我校边远民族地区的一所高中,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立足校本,为进一步凸显学生的自主地位,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内外进行有机链接,我们课题小组践行了“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一、“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简介
  1.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怎么学。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以学定教。
  3.理论基础: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魏书生”教学理论;“VSO”;“英特尔未来教育”;国配计划中的“后茶馆式”教学等先进课改经验。
  4.基本环节:“5+1”即:“明确目标、自学指导、交流合作、展示点评、达标测评(课内) + 反馈提高(课外或自习)”。
  二、“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任务不是自己怎样教,关键在于教学生怎样学,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以学定教。
  2.明确师生角色定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站在学生旁边的指导者;学生是课堂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
  3.课堂始终以“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么样?”为教学主线,多学少讲,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4.教师教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重复;同伴能帮助解决的教师不代劳。讲学生讲错了的;讲学生讲不明白;讲方法与规律,举一反三。
  5.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忙起来,紧张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6.学习任务实行“三清制”。根据学生差异,优等生“堂堂清”,中等生“天天清”,后进生“周周清”。
  7.训练题型层次化。课堂测评题或学生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为后进生增添信心,为优等生创造机会。
  8.从学困生抓起。课堂展示、教学检查多关注后进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给他们增添学习的信心。
  9.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合理搭配。互帮互助,互督互查,共同提高。
  10.灵活运用“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教学各环节的时间、顺序、完整性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调整。
  三、“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操作流程
  1.明确目标
  即介绍学习目标,上课一开始就告知学生。主要通过口述、小黑板、投影等方式,简明扼要,教师不做任何说明和讲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解决本节课“学什么”的问题。
  2.自学指导
  通过小黑板、投影或板书等方式展示自学提示,强调自主学习的“内容、时间、方法、完成标准、展示办法”等五项要素,展示不具体的教师加以补充和说明。此环节是解决“怎么学”的第一步。
  3.交流合作
  各学习小组领取学习任务,小组长根据自学提示合理分工,确定发言人、记录员。简单问题独立完成,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合作探究,也可开展组组合作、师生合作、优差合作等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
  这时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观摩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穿梭于各组之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学状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紧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要及时用各种方法去引导纠正。特别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态,观察他们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行为、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杜绝滥竽充数。此环节这是解决“怎么学”的第二步,也是完成学习目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4.展示点评
  自主学习结束后让尽量多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使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为其他同学或教师的点评分析提供依据。通过展示,完成对“学的怎么样”的调查。
  5.达标测评
  展示点评结束后,教师将备好的针对学习目标编排的课堂测评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学的怎么样”的巩固和提高。
  6.反馈提高
  这一环节一般安排在自习辅导或课外时间完成。是对“学的怎么样”的再次学情反馈。主要任务是:
  (1)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题型一定要有层次性(即以基础知识为主的题型和拓展性题型),严禁一刀切。但并不是将学生人为地划分层次,选择的权利在学生。
  (2)检查学困生对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和掌握情况。检查方式采取“组内检查”和“教师抽查”两种形式,及时收缴“学情反馈单”并汇总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其完成。大部分学生必须做到“天天清”。如还有部分特困生仍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教育和课外辅导工作,切勿简单粗暴,挖苦打击,力争做到“周周清”。后进生进步了,水涨船高,班级整体成绩也就提升了。
  四、“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备课要求
  1.备课必须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个人撰写完成后,由教研组长签字并交教务处审核后方可使用。
  2.备课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么样?”这一教学主线。
  3.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
  4.备课组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学生自学的内容、自学时间、自学方式、自学要求和展示办法等五项基本要素。
  (2)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
  (3)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4)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五、“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科学分组
  根据学生差异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好、中、差均匀搭配,形成帮扶对子,共同推选小组组长,不同学科组长可不同。组长负责学习任务的分配,指定发言人、记录人。优等生主动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组员之间互帮互助,互督互查,共同提高。
  六、“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实施步骤
  第一步:课题小组拟模式简介,向教务处、科研处分管领导提交实施报告。
  第二步:分管领导提交校领导班子审议、研讨、确定实施方案。
  第三步:召集各教研组对“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和详细解读。
  第四步: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研读、领会,制定本组实施方案。
  第五步:校级示范课。(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科研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第六步:召开全体师生动员大会,正式启动“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第七步:第一年确定课改年级,第二年在全校推行实施。
  第八步:整个推行过程由“强制性”到“主动性”、“效仿性”到“灵活性”、“规范化”到“特色化”三个阶段。
  总之,践行“5+1”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这几个环节一般为一节课一个循环,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灵活变通,变为一节课几个循环或几节课一个循环,不必拘于形式而忽视效果,要树立“教学进度要服从教学效果,服从学生学情”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课堂打造成为高效课堂,学生的学习才能成为高效学习。

  • 【发布时间】2021/1/7 14:06:35
  • 【点击频次】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