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简议怎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史 静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来培养和激发出来,是每个初中生物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对于生物这门课大多数学学生还是有着学习意愿和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浓。教师在遇到这种况时就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调查出现学习积极不高兴趣浓的原因是什么?要找到原因,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时,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的理念。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调积极性的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打造和和谐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 初中生物;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重难、难点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的教学作者总结出以下的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展示出生物教学百花齐放的美丽景色。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创设与所学内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自已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开展“血液;循环”这一知识的学习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新颖的设备播放《心脏的跳动》《肺循环》等相关的动画视频。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说:“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视频,看看能发现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血液先从左心室流到主动脉,再流到:各级动脉。”还有的学生说:“在《肺循环》的视频中,血液先从右心室流到肺动脉,再流到肺中的毛细血管网。”教师说:“你们说得都很好,接下来,请你们把这个流程写出来怎样。”教师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创设相关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抽象的人体内血液循环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难点。
  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过去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现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模式了,大部分教师往往直接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把一些重要的定义硬塞给学生,并命令他们死记硬背。如此一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所谓的重点难点以及考点。虽然学生记住了教师让记住的考点,但是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不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所谓“听懂”的层面,而没有通过自身的体验去获取知识,多数学生是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予了很大程度上的关注。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如在讲授“花的结构”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对学生说:“我看到你们自己都准备了花朵,那你们知道这些花身上都隐藏哪些秘密吗?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花。”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时地走到学生旁边,查看孩子们的探究情况,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说:“你们看看这些花朵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边解剖鲜花,一边观察它们的各部分结构,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最后,一位学生在讲台上拿着鲜花向全班同学介绍“花朵的各部分结构”。在这位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学生都可以向他提问。在讲授“花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摒弃了不适应现代学生学习的模式,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花的各部分结构。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把结论式教学转为探究式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做,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
  三、采用实物展示,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对所学的生物知识不能产生直观印象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那么学生就不会真正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不能对这些知识加以灵活的运用。长此以往,这不仅会使学生积攒的生物问题越来越多,还会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生物教学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来展开。在生物课本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栩栩如生的图片,如插图、生物标本、模型等。这些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资源,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实物可以为生物教师所利用。比如,在开展“种子的萌发”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实物展示的方法来讲授这部分内容。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准备一些种子,如大豆、花生豆、玉米豆等,以此作为辅助教学的实物向学生展示;其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手中拿着的是花生豆、大豆,玉米豆。下面,请大家认真地观察这些种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于是,学生一边观察花生豆、大豆等,边做相应的记录。这种方法在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几分钟过后,教师对学生说:“谁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于是,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花生豆轻轻一掰就开了,然而玉米豆很难掰开。”有的学生说:“我在掰开的花生豆内发现了嫩芽。”接下来,教师对学生说:“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探究种子的结构吧。”教师在开展“种子的萌发”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种子的方式将实物展示与生物课堂相结合。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种子的结构、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等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采取积极引导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实物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旭东.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年16期
  [2]唐祖辉.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探析[J].《中外交流》2020年6期
  • 【发布时间】2021/1/7 14:07:32
  • 【点击频次】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