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爱的教育 远离发火

 

【作者】 曾巧兰

【机构】 广东省惠州市上排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好老师难当,课内课外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教师一时没克制住情绪就会对着学生大发雷霆,事后又后悔莫及。二十多年小学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我认为:老师对学生发火无助于教育的成功。
  一、发火不利于了解事情真相
  曾经听一同事王老师讲他自己的教育故事:一天上课,王老师见一学生无精打采、课堂神游的样子,再后来这学生干脆趴在桌上不听课,王老师课前就看到未完成作业的名单上有这位学生,气急败坏的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大骂这位学生,还让这位学生课后写检讨,找家长训话。事后这位学生家长登门拜访老师,还大力表扬了他家孩子,原因是家里母亲生病,爸爸出差未能回来,孩子替大人照料妈妈,忙前忙后,一晚上没怎么睡觉,也无时间顾及作业。王老师听后羞愧恨不得钻地缝里。王老师是我们的前辈,讲起曾经的教育事件,就提醒我们:学生违纪闯祸,原因是复杂的,不一定就是老师认为的那样。老师大发雷霆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起学生的反感,并不能成功教育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窗,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二、发火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
  美国心理专家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成为自己的观念。”小学生处在生理、心理、性格、智力等发育健全的阶段,孩子是无法从更多的角度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评价的。当父母、老师这些孩子身边的人经常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笨!”“你怎么那么糟糕!”“你怎么那么不争气!”等这些批评否定的话,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从内心觉得自己不行。这种心理暗示会保留在孩子的内心,在以后的人生中,孩子会习惯地自我批评,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教师对学生发火,意味着讨厌,意味着否定,意味着批判,因此,一个学生如果经常受到一个或多个老师对他发火,其负面的心理暗示所产生的恶果是相当严重的。
  三、发火是老师无能的表现
  学校里老师们在办公室备课,有时会听到隔壁教室的老师在发火:“你们班纪律真糟糕,全年级就你们这个班最差!”“你们班同学真是太懒了,二十几个不及格┉┉我没教过那么差的班!”老师以为这样大骂一顿,可以让学生收敛一些,或许学生会自觉反思,悬崖勒马,迎头赶上。但事实上往往事与愿违,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还会让学生认为爱发火的老师心胸狭窄,黔驴技穷,是无能之辈。
  老师总是对学生看不顺眼,情绪上来就冲学生发火,这样教育工作更不能顺利开展,那么,作为老师怎样才能做到不对学生发火呢?
  一、不断提升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灵活自如、随机善变驾驭教育过程的一种能力,它要求老师在面对突发教育事件时,能够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情绪、内心世界等,快速地调整教育方案,顺利地完成教育任务,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机智,才能使学生少违纪、少闯祸,老师也少发火。因此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首先要自问,是否自己的教育方法欠妥?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教师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机智,才能更好地处理学生违纪、闯祸等问题。因为发火也不能代替、而且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高超的教育艺术,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既解决了当前出现的问题,又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教学机智不是短时间内就可提升的,它与教师的知识内涵、个人修养、专业水平、优良的心理素质等等有密切的关系。但教师能从自身方面去反思,朝着这些方面努力,教育工作一定也会做得更好。
  二、做到真正的关爱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绪,都希望周围的人对他认可,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觉得自己是个重要的人,从而获得内心的快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同身受学生的世界,才能做到真正的热爱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的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面对违纪闯祸的学生,教师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这个月我班的文明班级评比又泡汤了!”“我又得花大半天来处理这些破事了!”“这小子又给我丢脸了!”等等以“我的得失”为中心的问题,还是“今天他怎么这么爆躁,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这小孩前段时间进步很大呀,今天又犯事,看来我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他的家庭那么可怜我要救救他!”等等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问题呢?如果教师以“我的得失”为中心思考问题,发火就是常事;如果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思考问题,就真正做到了关爱学生,我们就会更理智地对待事情。只有对学生的教育发自内心,用爱心、幽默、低姿态走近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亲近教师,信其道才能“润无声”,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
  有的老师对班上学生稍稍看不顺,就大发雷霆,坦言“我的脾气就这样呀”,自己给自己贴上“爱发火”“坏脾气”的标签。其实情绪管理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提升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到“发火”并不是真正的沟通,而是发泄,是一种情绪管理的失败。我们应该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把不利于职业道德要求、不利于开展教育教学的坏脾气纠正过来。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更出色。正如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能成为好的教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水平,提高师德水平和专业水平,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每一位学生。
  • 【发布时间】2020/3/13 17:11:12
  • 【点击频次】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