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文本留白——想象阅读教学的魅力彰显

 

【作者】 李秀花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留白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存在于音乐、绘画、雕塑等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是充分展示语文阅读的魅力源泉,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文本留白;阅读教学

  就语文文本而言新课标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的单向关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而语文阅读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我们教师既要依据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引领学生将文章读通、读透,读到心里去,这也就意味着要挖掘文本中的“留白”,深入研究教材,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充分挖掘了文本留白,语文教学潜在的魅力才得以彰显,才能让我们的语文阅读绽放光彩!
  一、补充文章中人物描写的“留白”
  文章中有些时候描述动作语言时用“……”代替。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一课中:“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此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什么思考呢?我就在此处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集思广益,让他们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把文中留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来,然后再让他们比较补充后与原文“留白”的优劣。学生在填补留白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再如教学《二泉映月》时的这段话:“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我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他们的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这就加强了学生对阿炳自己与其命运抗争、努力过上美好生活愿望的了解。其中的省略号,显然是作者精心处理的艺术空白,我借这一可贵的文本资源,给予他们充裕的时间,展开合理想象,小组交流,自由发挥,从而让他们说出了阿炳内心的复杂感情,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细腻,形象更加饱满,这就自然地充实了文本。
  二、深究文章中问题的“留白”
  课堂中设计的问题是引领课堂的一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紧扣要点,对文本留白毫不放松地追问,这样的课堂就会让人久久回味,就好比有人在教育博客上感慨:“在这样的课堂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孩子的幸福之处。”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空间;或者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而对学生的回答并没有进行细细品味,敷于表面,不再进一步深化解读,一笔带过,造成课堂上教材理解肤浅,学生感悟不深。教书的目的不是交给学生懂了的知识,而是对学生在理解上不够透彻时尽心点拨,这就要根据学生问题留白,把问题引导到学生需要思考的内容上来。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句等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字面意思,是不是这样就算完事了呢?我没有就此放过,而是紧紧追问:他的穿着怎么样?当学生停留在“穿着单薄的破衣衫”、“背井离乡”,等词语不能再更深一层体会时,我又追问:这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实地调查?这一追问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理解了谈迁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面对20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面对遭受的致命打击,面对厄运,但他并没有像许多人所想的那样被打垮,而是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如果我们只做到第一点就草草了事,学生在情感上肯定不能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无法深入。
  三、续写文章中故事情节的“留白”
  这种“留白”,虽然是文学作品中未明确写出的部分,但它仍是文中已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如在进行《爱之链》的教学时,我这样进行拓展训练:
  1、生一起读女店主关上门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3、从女店主的话里我们读出了什么?
  (1)乔依和女店主的关系是什么?
  (2)乔依帮助了别人还是帮助自己?
  (3)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身边还是好人多,人与人之间感情是淳朴的。
  (4)这是一个暖心的世界。
  4、以“乔依醒来……”为开头,丰富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
  提示:(1)故事要有连贯性;
  (2)描写时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
  (3)要升华“爱”的主题。
  其结尾的这一留白点充溢了作者独特的感情。到这里学生想象的翅膀已展开,并各抒己见,解说这一留白感受爱的延伸。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你看留白魅力的彰显的效果不是很好吗?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学生在填补这些“留白”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收获。而这种“创造性的空”的理解和填补,往往体现了人的生存中必然存有的一种生命体验,也是人的生命中最为本真和创造性的东西。
  四、巧借“留白”处的想象,拓展思维
  留白处想象有时作者在文中会有意识地留下一些艺术性的空白,使之“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此,我们可利用空白,让学生想象、创新,把空白处补充完整。如执教《游园不值》一诗进可以这样设问:大自然的春光是怎样的呢?请你们描述一下。让学生想象满园的春色是怎样的,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起来,进而产生丰富而奇妙的遐想,使他们的话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拓展了思维。
  归根结底,留白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敢于留白,要恰当地留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想象的方向,以收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形成悠远的求知路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小学语文教学.《巧借语文留白》.2004.10
  • 【发布时间】2020/3/13 17:12:11
  • 【点击频次】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