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双目标教学法”在“双体互动式”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徐安登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主导变成了学生主导,即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辅导指引的作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学活动是双向的、互动的。
  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学校本着“向高效课堂要质量,向有效教学要质量,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的思想,本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改革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的理念,在“有如让别人改变自己,不如自己改变自己;有如晚改变,不如早改变”的思想激励下,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我校自2014年起,尝试“双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双体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互动式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而教师教的主体作用是通过学生学的主体作用来体现,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上落实“四个转变、五个要让”: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目标、转变组织方式;要让学生思考、要让学生观察、要让学生表述、要让学生动手、要让学生总结。同时采用“三阶段六环节教学”的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5分钟预习检测、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精讲点拨、5分钟课堂检测、教学小结提升。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话本没有错,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出现了两个目标:一个是基于学生角色的学习目标,一个是基于教师角色的教学目标。也就相应的出现了一个“双体二元矛盾”:一个矛盾是过去我们过于强调了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以讲代学,课堂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走,学习的内容由老师决定,思考的问题由老师设定,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是被动的学习,奴性的思考。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疑问,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却忽视了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教师在提问学生,学生只需按教师的思路走,听课记录,答问做题。学生的思维定势逐渐形成,智慧的火花逐渐熄灭,创新的能力逐渐削弱,怀疑的勇气逐渐丧失。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学生无疑可质,二是学生不敢质疑。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早就提出:“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设疑、质疑、析疑的过程。只有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思维不断被启发。因为,从学生角色提出的学习目标,比从教师角色得出的教学目标,更能反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求。
  而另一个矛盾是,现在有些老师的课堂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又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甚至失去了自己的主心骨,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被学生的讨论牵着走,被学生的表演牵着走,更可怕的是,被学生的争论牵着走。
  所以,实际上在教学活动中的“双体二元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它是一个动态转化的“双体二元复合体”,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比如在“三阶段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预习,质疑,讨论的环节,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但在教师精讲的环节,教师毫无疑问就是教的主体。
  “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怎样使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也要尊重老师的思维;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关注老师的传授需求;既要关注学生的随意性提问,也要关注老师的重点讲授。也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老师的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甚至是巧妙的结合起来,有取舍的结合起来。无论是学生的一言堂,还是老师的一言堂,都是对“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片面理解和运用,失去了老师的课堂和失去了学生的课堂同样是可怕的。
  举个例子,我在和学生学习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诗歌开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什么特点?
  2、诗歌第二节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用意?
  3、全诗体现了诗人的哪些复杂情感?感情基调是什么?
  再来看学生的质疑目标如下:
  1、诗中写“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又写“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这首诗的感情到底是“乐”还是“愁”?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感情的?
  3、李白为什么喜欢喝酒?
  从以上目标我们就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疑问和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有相似之处甚至有重合之处的,但学生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角度是比较稚嫩的,尤其是学生不清楚所提问题是为解决什么而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2、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3、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与取舍。
  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使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如果还一味的跟着学生走,那老师的资源优势,经验优势,把握重点的能力,深度和广度解读作品的能力不就浪费了吗?
  所以,这就提醒我们,在“双主体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欢思考,喜欢质疑,还要引导学生善问,会合理的提问,会有目的的提问,会有效的提问。才能实现“学生愿问——学生好问——学生善问”与“教师设问——师生合作——教师精讲”的有机结合,使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达到“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良好效果。
  • 【发布时间】2020/3/13 17:38:28
  • 【点击频次】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