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急脾气的溯源

 

【作者】 徐 琳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实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发展,大部分会选择,在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买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来翻阅,其实,最重要的时期,就是0到1岁,很多人,把重要时期往后推,会导致会出很多的问题。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
  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上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他都无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之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
  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在婴儿一岁之前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下面我们聊一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新生婴儿凭借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起各种感觉。最早出现的是皮肤感觉,其后逐渐出现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
  婴儿半岁左右能够坐起来的时候,可以较好地完成眼手协调的活动,在视觉的调节一下手,在视野范围内完成操纵摆弄物品的活动,这是利用知觉能力综合认识物品的特性。一直到三周岁左右。一岁以前的婴儿记忆力比较差,五到六个月时可以认识并记住自己的妈妈,但保持的时间很短,在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逐步认识周围所熟悉的事物,保持对事物的记忆。一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认识的事物的增多会记住越来越多的东西。两岁左右可以有意识的徽记以前的事情,不过这种能力还是很弱,这种能力的出现和发展与言语的发展密切相关。零到一岁是婴幼儿思维方式的准备时期,凭借手摸提出口尝鼻闻耳听眼看发展起来感觉知觉能力,并在复杂的综合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萌芽状态的表现。一到两岁的婴幼儿,由于个体生活经验不足,头脑中已存的表象有限,而表象的联想活动也比较差,再加上言语发展程度较低,所以只有萌芽状态的想象活动。
  三个月左右的婴幼儿可以比较集中注意某个感兴趣的事物,五到六个月的时候能比较稳定的住是某一个事物,但持续时间很短。零到一岁主要是建立亲子关系,父母是婴幼儿最亲近的人,也是接触最多的人,在关怀,照顾的过程中,与婴幼儿有充分的体肤接触,感情展示,行为表现和语言刺激,这些都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印象。
  零到三岁婴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情绪和情感也是激活心理活动和行为力的驱动力,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会激发婴幼儿积极探求的欲望与行动,寻求更多的刺激获得更多的经验。零到三岁婴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新生儿的行为受本能的反射支配,没有意志力,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在一到12个月的阶段开始产生一些不随意运动,今儿有随意运动机学会的运动。
  我本身的性格脾气很急,可是我的家人,没有一个是急脾气,我一直很苦恼,想通过各种书籍或者文章来解释这个现象。
  我在无意中听到李玫瑾老师的讲座,让我豁然开朗了。 
  李玫瑾老师说过两件事情,第一件成年人现在有很多人脾气暴躁,而有一些人脾气很温和,这个成因在孩子0到1岁时期。
  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最痛苦的时候,不是饿肚子的时候,而是不能翻身的时候。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上班,雇保姆看孩子,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得不到安抚,就会很痛苦,而自己的身体,会记住这些痛苦,等长大成为成年人,小时候哭闹没有得到及时安抚的幼儿脾气会很暴躁。
  那些小时候哭闹的时候,家人就各种安抚的幼儿,长大以后,没有身体痛苦的记忆,自然,脾气很温和。
  第二件事,在孩子0到1岁的时候会用味道记住你,在七八岁最调皮的时候,在青春叛逆期,他就会听在他记忆里的人的话,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文章中曾经写过一件事情,他七八岁时,最调皮,可是周围没有管他的人,于是,他开始捉弄小太监,一开始,不过分,就是戏弄他们,可是,太监们一直都是服从,这让他变本加厉,看到地上有一坨脏东西,就让太监吃,等等……
  所有人都想找个人教育他,于是,他们找来溥仪的老师,给他讲圣君的故事,他觉得,不屑一顾,众人整天被折磨的很痛苦,这个时候有人提议,要找溥仪的乳娘,乳娘是个没有文化的后宫的宫女,谁知,溥仪就听她的话,众人不解,因为什么呢?溥仪一岁记住的味道就是他乳娘的,他踏实,有安全感。
  我是通过解答自身的疑惑,去寻找这方面的知识,希望也带给同样有困惑的你。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幼儿的0到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智力发展个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刚才讲的两个事例是0到1岁。
  现在谈一个至关重要的人—妈妈。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镜子,妈妈,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面镜子,生命的最早期,妈妈看着婴儿,婴儿就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存在,若妈妈的注目一直在,婴儿就会感觉自己一直存在,若,注目时,妈妈与婴儿有共鸣,且带着接纳与喜悦,婴儿就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价值,反之,妈妈不注目婴儿,婴儿就觉得自己不存在。第三种,若是偶尔才会注目一下,婴儿会在这一片这一刻形成一定的自我感,但是,这种感觉是支离破碎的。第四种,若是妈妈注目的少,而且,每次注目的时候都是婴儿在尽力讨好,就会导致一个结果,成年后,一个人对别人的反应极度在意。
  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通常的坏孩子,我们给的定义是父母太宠了,被溺爱了,可是,真实的理由却是,父母根本看不到他。
  在中国,常见的情景是,妈妈第一缺乏尊重孩子感受的意识,第二,即便有这一意识,但是自己的感受缺乏链接,所以难以确认给孩子的感受。
  所以,在婴幼儿时期,多跟孩子互动,看到他,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
  鲁米有一首诗:
  我体内有个原型。
  它是一面镜子,你的镜子。
  你快乐,我也会快乐。
  你愁苦,我也会愁苦。
  我像绿茵地上柏树的影子,
  与柏树不可须臾离。
  我像玫瑰的影子,永远守在玫瑰近旁。
  • 【发布时间】2020/6/10 15:54:37
  • 【点击频次】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