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方凤翔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语文教师在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应主动担当,并发挥重大作用,将立德树人贯穿课堂始终。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见,语文课程既要教好学,也要教好人,做到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师应把握语文课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情感,挖掘文本的育人点,让德育自然地融入语文课堂。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呢?
  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学生听起来离自己比较遥远。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讲的就是法国人民爱祖国的故事。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课文是以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有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第一处是当小弗朗士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写,我在课堂上作了有感情地朗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至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是小弗朗士出于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有了责任心!”……这时,我及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同学们!我们不该忘记历史,而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就是爱祖国。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国家教委《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要使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审美。”其中学会做人被列在首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有句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可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有多重要。 
  比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营造课堂氛围,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并插入一些感染的图片,导入课文。在准确把握文章性质和叙述方式的基础开展科学且高效的语文教学。《背影》属于回忆性散文,作者朱自清巧妙地截取了父亲的背影,刻画了爱字如命的父亲形象,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至爱。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以朗读、研读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文章中所表达的爱。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学不能停留于课堂,教师应当引领学生走出课文,感受生活,感恩父母。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父母所给予自己的深刻的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宽大胸襟
  古诗词课程同样对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有重要作用。我们的伟大祖先拥有诗一般的智慧,他们用诗性目光审视周围一切事物,结合诗性方式对生活进行表达与创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走入诗境,为学生树立健康思想意识。诗词精华可以用有限表达无限,短短几句话就可以把读者引入到诗境当中,而且让人回味无穷。打个比方,像杜甫诗中所描写的“一览众山小”,五个字就给人一种豪迈的气势,让人感同身受仿佛和诗人一齐享受着登高远眺的乐趣,还有年轻人朝气蓬勃的韵味,让人身心共同振奋。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和学生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引导学生合理联想,同古人交流,就会为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铺好道路,达成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如在教授辛弃疾的《破阵子》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营造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氛围,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学生在游历词人心境时不知不觉的进行换位思考,这时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假以时日何愁学生不具有宽容谦卑的胸襟气质。苏霍姆林斯基道“道德只有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他还说“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都不能在他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这种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四、在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它早己深深融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血液里。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我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种不良的现象已经开始侵蚀着洁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消极的影响,诚信己成为广大学生必须学习的功课。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我也以“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展开诚信教育。让学生明白宋濂之所以能“遍观群书”,正是因为他守信,如期按照约定的期限把书归还,人们才肯将书借给他看。
  五、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名人名言,无论是新课教学、作文写作,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都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例如在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我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名句,知道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而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一道理。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正义感和责任感。《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告诫同学们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语文课堂上对这些佳句进行重点学习,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在潜移默化中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国之栋梁,它不仅关系着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系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发展前景。立德树人就是奠定国之基石,建设国之远望,成就国之大业!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小娟.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J].课外语文,2014(14)
  [2]石艳秋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12),18。
  • 【发布时间】2020/6/10 15:57:09
  • 【点击频次】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