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作者】 冉安民

【机构】 陕西省洋县贯溪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前提。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方法。
  一、由科学故事导入新课
  一些科学史料中的典型事例,可以用来导入新课。例如讲简单磁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导入新课;讲杠杆原理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用杠杆撬动地球的故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
  二、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入新课,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先提问学生:“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去维持?”、“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一定受一个大的力的作用?”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但学生常常认为是正确的。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所迷惑。例如超市静止的购物车,人推它才动,不用力推它便会静止下来;静止的足球,脚踢它才滚,如果不踢足球,它是不会动的。当老师把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给予否定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这样就巧妙的导入了新课。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经验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还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要正确认识世界,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还必须经过严格的探究实验和科学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对原有感性知识作一番完整的探索和分析,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三、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
  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现象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例如讲“压强”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经过本县的高铁桥柱下有面积很大的桥墩;缝衣针尖很尖,缝衣服时人手指要戴顶针?从而提出本课要讨论的问题──压强。又如讲“惯性”的时候,可以举出动物身体被雨水淋湿时将身体抖一抖,水就会被甩掉;汽车起动、制动、拐弯时乘客有倾倒现象等事例,来导入新课。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来导入新课的好处,不但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状况,从而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来理解物理知识”的习惯。
  四、由实验导入新课
  初中物理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安排了很多小实验。教师讲课时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效果也很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其好处不但表现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技能。比如讲摩擦起电时,学生自己用塑料直尺摩擦头发吸引碎纸屑,从而就导入了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这一课题。?教师做适当的演示实验也可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演示实验1.玻璃杯子中插根筷子,然后装满大米,再倒入适量的水,过一会提起筷子,杯子不会下落。演示实验2.准备一个5千克铅球让学生抓,学生比较容易抓起,在涂上菜籽油后学生就很难抓起铅球了。学生们边看演示,边思考问题,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通过演示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实验来导入新课的好处,不仅仅反映在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上,它容易把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内容准备了条件。这种生动的直观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教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决不能草率从事。
  五、由介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教科书中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并非学生都有这方面的感性材料,也并非都能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这里,如果教师能使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学生也会对新课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例如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采用挂图介绍水力发电站的发电过程及其宏伟的建设成就,再结合当地建设的一些水电站就会使学生了解水流能转化为电能的巨大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通过联系社会实际问题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总而言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积极探索,认真去想,认真去实践,就会产生好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20/6/10 17:03:23
  • 【点击频次】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