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小学数学课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探索

 

【作者】 吕旭旭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本文就分层教学实施原则,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等环节进行论述。
  【关键词】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策略;均衡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然而如今,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班级授课过程中实行“一刀切”的现象很严重。出点成绩往往要靠“日光+灯光”“时间+汗水”的粗放式教学方法取得,师生被教学任务搞得苦不堪言。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广大师生的负担,是困扰每一教学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下面笔者就分层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话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1、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原则。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才不会做无用功,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2、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注意对学生最新发展区域的把握。正确的做法是适当越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跳一跳,摘到桃”。那种“不用跳便能摘到桃”或是“跳了也摘不到桃”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3、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原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对分层次教学有正确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可以让学生参与确定自己所属的层次和应该达到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激励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
  4、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原则。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虽然这种层次不是通常所说的等级,但只要分级,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我们,要求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不相互讥讽、挖苦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力求充分考虑学生感受和自尊,力求处处体现关怀,否则学生便会从心底抵触分层次教学,教学效果不但难以提高,而且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5、动态分层原则。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二、分层教学策略
  1、学生认知分层策略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主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互动”,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里、认知结构等特点,合理搭配,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其中,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为中等层为中等层其特征为学习能力较强、思维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等;C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D层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层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弱、思维能力较差、学习习惯较差等。考虑到C、D层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D层同学坐在中间,与A、B层同桌,这样有利于A、B层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D层学生,也使C、D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2、教学目标分层策略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A组学生与B组学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对C、D组学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练习设计,评价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授课分层策略
  上课时以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以分为主,合为辅。课堂上,在实施“导学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对C、D层次学生一般以识记,模仿为主,而A层次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C、D层次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掌握这一方法.对A层次的学生可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层次学生理解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对A、B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C层和D层学生以“扶”为主,且“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4、作业分层策略
  作业是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作业分层”与“目标分层”是一致的。练习分层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四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四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层”是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提高层”是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发展层”是有一定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成层”是有较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的(研究性)习题。第一、二两层次的题目为必做题,第三、四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D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刊》。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 【发布时间】2020/6/10 17:03:35
  • 【点击频次】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