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立足学生实际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

 

【作者】 王粉花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井溢教学点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让学生易于写作、乐于表达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立足;实际;生活化;作文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占了“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直接左右教学效果、波及教学质量。现目前,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怕写”横亘在“没趣”与“必写”之间。如何让学生愉悦地跨越这一障碍,喜得作文兴致,提高作文自信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着力解决的紧迫课题。通过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也在努力破解这一教学难题追求的反思中,发现立足学生实际,从学生个性出发,开展生活代作文教学是条很好出路。下面,倾吐心得,以飨同仁。
  一、立足学生个性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学生心理积攒的表达,是个性的输出。立足于学生个性进行作文教学,是根据小学生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写作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培养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作文。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易于写作,乐于表达。”乐之兴趣来之于易。怎样让学生容易表达呢?那就是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的作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所见所想所思,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和周围的事物写下来,教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选择,尊重学生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和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二)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文贵以情动人。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古人在谈论文风时曰:“真则朝日夕月,伪则朝花夕槿也;真则精金美玉,伪则瓦砾粪土也。(清·钱谦益《牧吝出学集·复李叔则书》)意思是说文章贵在写真情实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与日月共存,虚假的文章犹如开了就败、绿了就枯的花和树。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①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鼓励学生在一个生活范围内找写作素材,能把自己真情附着素材上表达,有不吐不快之感;②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文体、多种表达方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③不限篇幅,不定字数。作文事件有大朋小,事情有复杂与简单,限定篇幅和字数,必然会把小事“拉长”或说假话、空话。
  (三)培养学生写有新意的作文。现实中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无病呻吟多,套话、假话、空话满篇,中了“一个老师教、一个模式倒”之俗套。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就要求学生有创新,能从平凡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来。这就需要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与从不同的新思想、新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而且这种感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得到的,是长时间逐渐培养的,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了。
  二、立足学生生活开展作文教学
  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要教给观察的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眼看、耳鼻闻、手模、心想、口说,使学生全面、立体地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如“近观察”和“远观察”相结合;“定点观察”和“移动观察”相结合;“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指导学生从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从它们的相互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指导《游桃花山庄》时,我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的学生按上岛的顺序观察;有的学生则站在岛上从各个方位观察。在观察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作细致描写。由于掌握了观察方法,学生笔下的景物充满生活情趣,生活成为了习作的源头活水。
  (二)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参与生活,才能体验生活过程,感受生活“脉搏”,才能获得真情实感。所以,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自主空间里,去观察、去发现,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情感。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来写,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我们在安排作文活动时,往往只在题目或取材范围上作方向性的要求,至于选题、选材、从哪个或哪些角度去表达哪一种体验或认识……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决定,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因而作文活动常常因学生的不同需要而改变活动安排。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新课标在写作目标中明确提出:“力求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观察生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但文章往往是从体验开始的。有些人对生活进行了不少的观察,但却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在对人、事、物、景等客观事物的观察中,缺乏强烈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用语文的心灵思考社会、自然、人生,正所谓“一草一木总关情”,一棵小草、一只小虫、一处小景、一件小事……放飞思维,总能获得独特的感受。用心感受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另一个关键。
  (四)指导学生描写生活。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当生活进入学生写作“资源库”后,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技术加工产品了。这种加工就是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作文教学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必须注重一个“效”字。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感觉立足学生实际,实施生活化作文效果是明显的,学生作文兴趣是浓厚的,这也是我教学质量一直很好的重大支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王铎全.《教学之友》.文汇出版社,1998.8。
  [3]韦志成.《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 【发布时间】2020/7/8 13:57:38
  • 【点击频次】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