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作者】 刘汉平

【机构】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法是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教师在实际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容易出现指导性不足、体验性不足、发展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关注全体学生、巧用提问、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等相应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应用

  小学科学有着数学的严谨,语文的优美,物理的神奇,也有着哲学的道理,小学科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学习好科学,便会为未来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新时代的召唤中,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更新呢?
  一、 小学科学出现的问题
  (一) 指导性不足
  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适当指导很有必要。如果教师放任学生自由探究,不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效率低等问题的产生。不佳的探究效果更会打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皆归因于探究过程过于开放,缺乏适度指导。由于学生自身存在着个体差异,开放性较高的教学方式有益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发展,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开放性较高的课堂,无疑等于浪费宝贵时间,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导致他们展开的探究活动不一定是有效的。
  (二) 发展性不足
  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强调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让他们能获得不同能力的发展。探究式活动中有各种不同的角色(如观察者、探究者、记录者、讨论者等),不同角色决定学生不同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等)的发展。如果教师不能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平等的条件,只给成绩好的学生安排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忽略其他学生的发展需要,则会造成学生整体的发展性不足的问题。
  二、 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提出的应用建议
  (一) 更新实验的材料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又离不开实验材料。小学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大多来自于学校的实验室,也有部分来自于学生的生活,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越来越倾向于让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和自制材料,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创新的能力。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很多教材中的实验材料在生活中已经找不到了,这时候就需要转变思路,更新实验的材料。
  例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有一单元内容为“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主要通过让学生实践“养蚕”来获取“动物生命周期”的有关信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本单元实验所需的材料,但是现如今养蚕的人少了,想要找到蚕种和蚕叶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那么怎么办呢?是加大精力继续寻找,还是放弃材料寻找转向理论教学?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让学生到淘宝网等网站上去收集养蚕的材料,学生会发现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收集的材料在淘宝上应有尽有,大大简化了学生材料收集的难度。此外,科学课堂上还有很多材料需要学生去收集,当学生在现实收集中遇到困难时,不妨换一种思路,更新实验材料的来源,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实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学校很难做到人手一份,这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自行购买一些价格低廉的仪器,这样实验仪器对于学生来说便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二) 加强教学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来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进度设置一定的教学实践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教学实践,还可以在课下利用信息技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紧跟科学技术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例如,在学习完“种植我们的植物”后,学生对于种子的结构、如何种植植物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时我会在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课下种植属于自己的植物,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查阅,这样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拓展了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提高了他们的学科素养。
  (三) 更新教学的资源渠道
  传统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教材知识的呈现和教师的扩充,学生在知识获取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很多时候教师想要给学生扩充一些科学知识,下课铃声就响起了,我们难以想象,一节课40分钟,学生能完成几个实验?教师能讲几个知识点?学生能笑几次?所以说如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仅凭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科学课堂已然不是曾经那个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的课堂了,学生拥有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现在的科学课堂是开放的、共享的,只要学生愿意去了解,便可以随时随地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现如今,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各种学习网站和平台,学生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有关的信息便会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学习。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有关养蚕的要求、过程等,学生除了提前阅读教材,很难通过其他方式提前了解養蚕的有关知识,造成了教学的滞后性,现在,学生拥有了更多获取资源的渠道,教师在教学之前便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养蚕的有关知识,由于学生已经提前获取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在新课学习中就不会感到陌生和无从下手,对于教师讲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也会很快掌握,大大提高了科学教学的效率。
  三、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佳丽.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J].山西青年,2018(17):157.
  [2]熊永奇.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114.
  [3]张峰.谈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47.
  • 【发布时间】2020/7/8 13:59:26
  • 【点击频次】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