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作者】 梁文群

【机构】 广西灵山县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通过探索实践,学生抱团帮扶学、固定猜想时间自主验证学、持续改善自身教学方法、抓好习惯要养成,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字】 抱团互学;少干涉陪学;创新途径教学;习惯养成学;促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作为城镇小学的数学老师,往往要负责一个班以上的课程,大额班和农村流向镇、流向县是城镇小学的特点,学生基础差异大,如何让一名精力有限的老师事半功倍地把一大班学生都最大限度地接收所学知识呢?基于这一教学目标,老师们可以“分解教与学”,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着重在引导学生抱团互学、少干涉多陪学、创新途径教学、习惯养成等四个要点入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抓抱团学习,培育大“师资”,精准查漏补缺和调动全班参与学习事半功倍
  教学中,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弥补知识缺陷,然而一班学生中每个学生的知识漏洞各不相同,要想一个老师逐一去发现再逐一去开小灶补课那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选出一支掌握知识快的学生队伍,让他们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以“一结一”、“二对一”办法开展抱团学习,老师先向接受能力快的学生下达“帮扶”指标任务,即要学生将老师新讲的知识内容再复述一次给需要“帮扶”的同学听,而且要保证这个同学完全弄懂才算完成。这个抱团学习在是课堂上进行,老师只需要在他们中间巡查掌控局面和听取各团的学习情况,这样既能精准的排查出各个学生的知识漏洞点,又能保证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当然,抱团学习需要调动学生的动力,就是用一点时间总结点名表扬帮扶的和被帮扶的同学,给足他们抱团学习成效的荣誉感。
  另外,除了课堂上抱团学习能精准排查出各个学生知识漏洞之外,老师认为批改作业也是发现学生知识漏洞的有效方式,但批改作业必须认真,只有认真批阅才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才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是现在老师们的班额较大,而且是教两个班级的数学,批改作业可是一项很大的工作,怎么办?于是老师又开展了另一种抱团排查学生漏洞的办法:(1)培养小助手,一个班培养10个左右的小助手,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老师就交给她们去批改,并做好记录。但是也不能全部放手给他们去做,老师还是要翻来检查一下批改情况;(2)同桌互改。在实践中用这种方式比较多,更快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后,并要及时改正错误,小老师监督并指导。(3)老师抽查,课前抽查一组学生的作业来查阅,在查阅中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和难点,对于多人错的题目或者难题,老师在课堂中拿出来解决,一般利用早读课的后面几分钟来进行,这个时候学生的精力是最好的,如果有比较典型的难题,这后面几分钟可以来讲解。
  二、给足思考时间,少干涉多引导,扎实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1. 放慢教学脚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猜想验证。以前,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为了教学目标的尽快达成,经常会忽视学生的猜想验证这一过程,要么越俎代庖,要么一句话带过,看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实际上还是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教得很卖力很累但又不见成效,其实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精心设计问题,放慢教学的脚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猜想验证,让学生猜想验证多一点,促进学生学习过程更扎实。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部分知识时,老师从已有经验入手,带领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复习巩固,使学生加深了对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认识。此时,老师再引领学生思考:你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吗?有学生立马就说出了自己的猜想:老师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应该都能被3整除。对于学生的猜想结果老师没有马上予以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验证猜想结果。在验证过程中,学生发现“19,29”都不能被3整除,这个猜想不成立,应该换个猜想的角度。这时,老师又故意将“12,15,18,21,27……”等数出示给学生看,在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以后,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系,于是学生就又马上投入到了新一轮的猜想验证中……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从老师提出问题到学生的猜想验证,老师没有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想、摸索、验证。虽然过程会较曲折,但是,比起老师单方面的传授来说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更有趣,整个过程学生乐学、会学、活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思考过程,让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过程学习更扎实。过程比结果更精彩,不要为了赶时间,忽略了学生动手、动脑思考的过程。如六年级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分别绕它的长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学生知道,沿着长方形的长旋转一周,得到了一个圆柱,这个长方形的长、宽跟这个圆柱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老师是这样做的,先给学生拿一本书动手旋转,然后静下心在头脑中想象,通过想象学生就会知道其实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而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清楚明白地知道两个数字的意义后,再引导他们列式解答就简单了。虽然在讲解这道题时,花的时间多了几分钟,但是你想,老师讲一次,大部分的学生就学会了,比起你反复的重复练习要好得多吧。
  3.展现解题思路,注重解惑环节帮助学生自我查摆出错原因。学生在做题目时,无论是填空题还是选择题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把解题思路呈现出来,展现思考的过程,特别是错题修改时,这样做不仅能加深记忆,还能帮助学生找出自己错在哪里。
  三、与时俱进,不断改善自身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投入接受新知识事半功倍
  数学教学的发展是一个生活运用的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寻求合理有效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数学摆脱单纯枯燥的数学教学,不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想和爱好、使得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对数学失去兴趣,还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探索知识的熱情,使得学生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发现数学的价值,对数学真正地喜欢,不断的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自己的实所问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的运用的实际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老师应该向学生传授联系生活实际概念,像是生活中的一半用数学知识的分数来表示就是二分之一,就是这种通过这和星易僅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分数分数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体现,比如水的测量、土壤的测量等许多东西都需要与数学知识建立联系。
  组织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的重滩点往往是应用题教学,教可以在讲解前先营造一个为学生营造一个教学情境,例如针对购买类的问題可以让学生自己扮演商顺,教师扮演消费者,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何经营才能够满足自身获利常求。之后在进行具体的題目分析,让学生自己在角色体验中去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得出结论,掌握知识。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够深度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四、抓学生专注度,注重习惯养成,促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事半功倍
  1.拓展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如果只是凭借这一小段时间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及习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老师应对教学途径进行适当的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前及时梳理知识点,提升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这能够对教学效果提高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利用预习提纲布置预习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帯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习,这样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针対性放强。为了增强预习效果,老师预习提纲设计的问题不仅要有价值,而且要让学生的产生浓厚的预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学习《认识百分数》一课前,我布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百分数?二是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是收集一些含有百分数的信息,试着了解所收集的百分数的含义。
  2.多项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老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倾听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养成倾听与交流习惯。 
  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情感融入,确保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能经常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从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喜爱与渴求。
  二是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适当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让学生不看书听一遍范读,然后请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对说得较好的同学加以表扬,夸他听得真仔细。这样,不仅会使受表扬的同学信心大增,而且也能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三是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课上老师要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
  四是积极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地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听”的培养中,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老师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3. 通过创设情境和运用导学案,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思考、表达的能力,在导入新知识时,精心创设情境,催生出强烈的思考愿望,也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大胆提问,以求最后弄懂。
  4.运用“展示”、“评价”激励学生大胆准确表达的习惯。
  一是运用评价,激励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展示”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常常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并给予他们激励的话语,如:当学生表达准确时,“你的表达很准确,数学用语运用适当”之类的话语,当孩子表达不完善甚至说错时,用“自己说出一个错误答案比重复别人正确的答案好上一千倍”的话语鼓励学生时,语言表达训练也就获得了一次情感支持。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真诚的赞赏后,他们学习展示的积极性、倾听及表达的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二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更是提高学生准确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在自主探索中学生与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而且锻炼了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越秀区华景小学 江宜《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016年2月22日 道客巴巴网站
  [2]寿何洁《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丰富与改进》2019年8月1日 神州·中旬刊 2019年7期
  [3]杨瑞珍《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课题研讨反思  豆丁网站
  • 【发布时间】2020/7/8 14:59:38
  • 【点击频次】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