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作者】 闫菲菲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当下小学教育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由于很少有学校去专门开设法制和道德的课程,而小学生的法律与道德概念大多来源与他们的生活有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汲取生活实际的案例,将生活中的案例还原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该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本文就针对小学课程的道德与法制教学生活化课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小学;道德;法治;生活化

  从生活实际出发,知识来源于生活已经是新课程理念中公认的一种教学方式了。教师应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把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可能遇到法律小知识搬到课堂中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小学道德与法制的教学,由于该教学课程中涉及到社会常识、生活常识等等,更凸显了该门课程的与其他课程更深入学生生活、深入实际的与众不同之处。具体落到实处,应该如何开展生活化的道德与法制教学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就开展生活化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 营造师生尊重的课堂氛围
  小学课堂中应该营造师生互动、互相尊重的课堂氛围。小学生虽然年龄不成熟,但心智都已经到了理解老师课程内容的程度。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心理,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生理和心理情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认知的潜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首先,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性的播放法律小短片或者讲述法律小知识并提出问题,在学生观看视频短片时,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随时记录学生的心理动向。当学生看完短片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鼓动学生积极性,当有回答问题扭捏或者不善于回答问题的同学时,要积极鼓励其勇敢的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完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播放课件和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的在观看完视频后,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时长可以视情况而定,让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互相的想法和看法,找出彼此之间的不同,进行思维碰撞,分组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踊跃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最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理解和尊重并秉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和心智都不够成熟,对于他们的看法都保持否定的态度,将他们的想象和猜想扼杀在萌芽之中,其实并不然。小学生的年龄不够成熟,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会帮助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教师在课堂中难免会认为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看法有偏颇,教师应给予尊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在假期中遇到的有趣的故事,可以使尊老爱幼的故事,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小故事帮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修养,由此带动其他学生,形成课堂上的良性互动氛围。
  二、充实生活案例教学
  道德与法制课程中许多内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教师传达的内容过于深奥会导致学生的立即能力有限,很难领悟到教师要表达的意图,相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实学生的课堂内容,教师在选择课堂表达时要慎重选择教学案例,多选择来自生活中的案例,与学生关联性强的案例拿来运用到课堂中。例如,为学生讲述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要为老年人让座,教导学生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等等类似的案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中,潜移默化的将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人生哲理、生活中的小窍门、小知识告诉学生,在教师不断传达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榜样,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从而规范学生自我行为。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知识,带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例如在《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如何过中秋。在讲述中秋节的来历时,教师可以采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同时与多媒体播放视频相结合,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演绎;讲述如何过中秋时,教师应邀请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在家是如何过中秋的,然后教师请学生一起诵读中秋节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感悟中秋节全家团圆的美好祝愿;最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工具与材料拿出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月饼,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生活的趣味,品尝劳动的果实。这样的一堂课,学生一定是印象深刻,并且是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三、创设生活环境,形成法治精神
  小学课堂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应该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以此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将生活化场景与法治理念的充分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提升,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活化情景课堂学习之中,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更好理解,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强化法治观念的养成。以此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率提升。在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同时,强化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形成基本规范、理念与规则遵守的精神。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校园生活中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在过程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以此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强化学生将班级与校园生活的联系性,对规则的重要性进行直观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规则观念养成依法遵守的精神,在学生生活与学习中产生深远影响。
  小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不是死板的传授知识,而是秉持着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知识也要运用于生活。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尊重学生的看法,同时要带领学生将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从潜移默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 梁敏燕.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8,(46):129.
  [2] 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88):81.
  • 【发布时间】2020/7/8 15:31:33
  • 【点击频次】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