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校本教研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 马必岗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合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通过校本教研探究高效课堂,是教研的一个方向。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总要求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彻底打破“我讲你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为重要。那么,在新形势下,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组织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效益的策略,利用集体的智慧探究高效课堂。
  【关键词】 校本教研;探究;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区域,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我们通过广泛学习,进一步清晰认识到:“高效课堂是抓住了教育本质的高效益课堂。”这一认识由此成为我们教研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建立学习共同体,走高效课堂之路
  教研组既是一个教学的管理型组织,又是一个教师的学习型组织,即学习共同体,我们充分发挥好这个学习共同体的作用,采用“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在互动、分享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个体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传1至2篇独立设计的导学案,并由教研组评选出优质的导学案,针对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开展学习策略的研究。以帮助学生学习为基点来考虑教师的教学策略;凸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的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活动的时间分配,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其次,同伴互助。开展好集体备课,让教师体验互信互助的历程,凸显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彼此的交往、互助与合作,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我们开展了“一课多上”“同课异构”,通过备课、上课、议课、修改、再上课、再议课、再修改,这种互助、互惠、互补的备课小组调动了教师的研究热情,也提升了教师们的理念和认知水平。
  再次,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决定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核心因素,是提升教师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水平的需要。由于条件有限无法请专家来学校,我们就观看视频倾听专家讲座、一线名师课堂,写学习心得;教研处领导成员和教研组长轮流主持每月两次的专题论坛,探讨各学科焦点话题,形成研究的理念与研究行动指南;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承担引领任务,上好研讨课和示范课,在教研活动中出谋划策等。
  二、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探究高效课堂
  学校确立了“高效课堂是抓住了教育本质的高效益课堂”这一行动指南之后,由教研处申报“基础教育科学研究B类课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依据本校实际分为三个子课题,分别是《“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和《“小学专业学科”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我们教研处认真组织三个教研组积极开展课题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让理念先行,指导教师实践
  理念是精神、是灵魂、是信念,是行动的先导,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申请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课题立项证书后,我们教研处立即主持召开课题开题仪式,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集中老师们进行理论学习。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找准位置、准确定位:高效课堂的核心——教师为主导;高效课堂的根本——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关键——讲究教学策略;高效课堂的保障——注重教学方法;高效课堂的捷径——采用经典模式。
  四、探究高效课堂之课前行动策略
  老师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加工整理,变成自己的教案。备好教学对象,要以人为本,重点是“备学生”。一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如果不符合你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可见备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成功在于计划,失败也在于计划”。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广泛学习,并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最后决定采用导学案来设计教案。按照“确定教学目标(最多不能超过三个)——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根据问题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练习——设计课堂检测”来设计教学流程。还设计了三个高效课堂教学观察表,观察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师生互动、教学结构,尽力做到注重创新,重在实践。
  五、探究高效课堂之课堂行动策略
  唯有从纷繁中抓住课堂核心,进行逐一打磨与锤炼,“高效”才能最终成为现实。一方面要打造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以生为本的课堂。 为打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我校开展了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以生定教、先学后教、情境陶冶、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教师作为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究伙伴,在课堂中启迪学生学做人,引领学生会学习;激励学生会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成为学习过程的评价者;指导学生实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愿参与学习过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要构建难点课型研究高效课堂。新课程标准中把数学教材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其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是高效课堂创建工程中的三大内容。为突破这些重难点,我们开展了难点课型的专题研究。分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三大组,依托《连加、连减》《解决问题的策略》《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认识负数》《复式统计表》等课例开展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形成基本数学模式。数与代数基本数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探索——验证交流——尝试练习—检测反馈;空间与图形基本数学模式:观察积累(复习旧知 激发兴趣 积累表象)——操作发现(发现规律 学会操作 体验乐趣 )——练习运用(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反思质疑);统计与概率基本数学模式:呈现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寻找生活素材,提供学习材料——唤醒生活经验,亲历活动过程——应用拓展,提升能力。
  六、探究高效课堂之课后行动策略
  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理解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更是实践发展与进步的过程,课堂正是在教师有效的反思——实践——反思中螺旋上升,不断趋近高效的。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学校的领导特别重视老师们的个人成长。规定教师要参加研究课、公开课等活动的;必须完成教案和反思;一学年一本读书笔记;一学期一篇读书心得;一篇论文;一篇教学反思;一篇优秀教案;还有相关的表格填写。学校有教研公共邮箱,老师们把这些东西上传到邮箱,和老师们一起分享。为了让执教教师能够更好地自我理解和自我超越,我们拍摄好每一节教研课的课堂实录、填写好高效课堂教学观察表(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表二:师生互动等级量表;表三:教学结构等级量表)。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老师学会了在课前思、课中思、课后思,反思自己的得失。我们的老师在不断反思中审视探究着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设计修正方案,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而最终实现教学的高效。
  我们致力追求“高效课堂”,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凝心聚力,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活力而不懈努力!
  • 【发布时间】2020/7/8 15:35:38
  • 【点击频次】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