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作者】 韦学君

【机构】 重庆市南川区道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在新课标改革道路上的地位日渐递增,中小学数学教师开始不再一味将数学成绩当成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那么,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是机械式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式”地输入至学生的脑海中,极少甚至干脆忽略学生是否在喜爱数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在日常生活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及具备科普性的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将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本文就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特点,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日常生活;应用策略

  其实,教育部在进行小学教材素材选取和筛选的过程中,是秉承贴近实际生活的原则进行拓展式选取,顾名思义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进行讲解,否则失去实际生活基础的数学教学难以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是空洞且不具备灵魂的。那么,为何现今的小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完全地对数学的热爱和热情,更有甚者可能还会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枯燥并且没有意义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促使学生产生这种想法?据调查结果显示,现今依旧存在部分教师保留传统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在意学生是否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在安排教学设计时也就不会过多在意学生的意见和学习状态。学生在毫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被动式学习,及其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首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收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将教材知识充分与日常实际生活相互结合,促使学生最终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至生活所遇问题上。
  一、教师需要巧妙选取合适实际例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点下手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促使学生在对数学具备一定兴趣的前提下愉快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总所周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熟知教材内容,并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实际例子,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此,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课程《认识人民币》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发现本节课程主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引导低年级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功能以及具体兑换规则,同时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人民币以及合理规划钱财的良好习惯。在实际课堂进行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将现今市面上流动的人民币展现给学生进行观看,引导学生积极指认出自己熟知的人民币面额。接着,教师可以拿出硬币和纸币共同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硬币和人民币上的图案。最后,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小游戏:(1)教师选择固定面额的人民币,学生选择出相同面额的人民币?(2)教师说出固定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大致说出该面额可以怎么兑换(需要在教材正常提纲知识基础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堂主题,可以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在课后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问题。
  二、合理选择现实事例,促进学生快速理解抽象概念知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凡是各方面的难度系数都不算太大,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日常生活事例,巧妙将教材中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具象化讲解,帮助学生能够构建属于自身的生活事例知识体系。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具体实际教学时候,需要充分结合教材知识,选取合适的现实生活事例给予合理讲解,帮助学生巧妙转换自身思维逻辑方式,从各项感官体验中学会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然而这种思维逻辑的转变过程,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思维快速向理性思维靠齐。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图形的运动》的课堂教学时,其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运动方式:运动和平移,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动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几组生活事例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同学们在片刻之后得出“它们都具备对称轴”的回答。接着,教师在讲解图形对称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将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梯形进行旋转,看看最后会发现什么图形?同学们可以发现,长方形通过旋转变成了正方形、正方形通过旋转变成了长方形,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变成了等腰三角形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巧妙利用实际生活事例合理解释教材中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巧妙通过生活化教学,强化学生生活技能和经验
  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不乏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主题,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知识得到相应生活经验,并且能够通过反复多次练习逐渐将知识演变成生活必备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促使学生将教材知识放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分析,并且生活式情境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能够采用理性思维去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概念。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这方面的生活技能,强化自身对于知识的转化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时、分、秒的认识》的课堂教学时,不难发现时、分、秒的认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基于此教师需要结充分引导学生通过熟知时钟获得该项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进行前,吩咐学生在下次课堂进行前自己准备一个小小的时钟,并在课堂开始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工作规律,并根据三个指针的工作规律推出三个指针之间的运算关系。学生在仔细观察之后可以发现:秒针转一圈,分针跳一下;分针转一圈,时针跳一下。而一圈等于60下,以此类推,就得出1小时等于60分钟,而1分钟等于60秒。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得出最后结论,并且贴近生活的教学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渗透至实际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的教材编辑与日常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若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将教材知与生活事例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技能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尚国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挖掘与生活化教学设计[J].名师在线,2020(01):67-68.
  [2]刘彩香.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04):25.
  • 【发布时间】2020/7/8 15:36:24
  • 【点击频次】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