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作者】 梁廷旺

【机构】 广西那坡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从社会、家庭、个人因素以及教师教学艺术等诸方面,分析查找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因素,使教师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的对厌学学生实施疏导教育,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帮助厌学学生重新找回在学习上失去的兴趣。
  【关键词】 厌学;因素;分析;教育;小学生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以一种消极的情绪对待学习活动。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甚至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故意抵触对立。学生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对上学不感兴趣,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去,觉得上学学习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厌学情绪较多地存在于后进生之中,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也会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厌学心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对孩子过分苛求或过分宠爱,都会促发厌学情绪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分苛求,最终造成揠苗助长的不良后果。苗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子女期望过高是一个普遍现象。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使孩子在超负荷的状态下,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心理。
  家长对子女特别宠爱,对他们在学习上没有要求,过分迁就,甚至有父母替子女越俎代庖的事,造成孩子学习上怕苦,不扎实。由于把学习当作过分轻松的事,一旦遇到困难而自己又无力去克服,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作为家长,正确的做法是:面对现实,合理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值,使子女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弃的心理状态。有时候也应适当地给子女一些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
  比如:有的学生就反映说:“妈妈给我买了五本测试题还要求每次考试一定考多少分,在班上排第一名。都把我累死了,死了还考什么第一。”这位家长仿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既违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又不考虑他们的可接受性;使学生不胜负担,不求甚解也不易消化,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环,把本来是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们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心理。
  二、学生总是得不到老师家长认可,会生发厌学情绪
  有的学校把九十分以下算作“不及格”,就要补课。即使有的学生考了九十九分,还要听家长、教师“为什么丢了这一分”的指责,这种求全责备使学生在学习上丧失信心,并为此惆怅、苦闷、厌烦。
  如果把学习、作业看成是作用于孩子的刺激物,那么,在学习、作业的刺激作用下,孩子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一是面对难以完成的作业痛苦、忧愁;一是面对适量的练习,愉快、高兴。当然,后者最有利于孩子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帮助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让孩子更多的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愉快和战胜困难的成功奖赏。
  教师应抓住孩子喜欢的夸奖、表扬、鼓励这一心理特点,在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以耐心的、认真地尽可能的时期满意的答复,并鼓励孩子说:“你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个孩子的进步很大”等这对于强化孩子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否则,非但不能使孩子喜欢学习,而且还会使孩子丧失学习上的勇气和信心,产生自卑心理,造成孩子学习上的畏惧、恐慌、痛苦,丝毫都无助于孩子的成长。西方有句谚语:“成功是成功叠成的。”这句话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适用。孩子在学习中,今天受批评,明天挨骂,从未体会到学习中获得的成功的愉快,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有勇气去克服更大的学习障碍,去为人类创造发明的。只有让孩子从小经常不断的饱尝学习的欢乐,成功的幸福,才会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争取更大的成功的欲望也只有从小就经常不断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才有可能取得科学上的较大成功。
  三、社会上的消极价值观,直接导致学生厌学
  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知识贬值”、“脑体劳动待遇倒挂”等等社会影响,也使一部份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于是学习好的学生不想进一步努力,学习差的学生则不想读书。这里说的不良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有碍于学习心理的发展,不利于孩子正常学习的思想、行为和环境。
  社会上“读书无用”、“经商也能挣大钱”的思想、大街小巷的流行音乐等等,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都不无消极影响。这些因素刺激着孩子,使孩子产生好奇心理,这与学校生活,与做作业时的心理是截然不同的,肯定是比上学做作业愉快的多。所以,教师、家长应尽可能的对孩子接受不良因素的刺激加以控制,尽最大可能得让孩子饱尝学习的快乐,获得作业成功的自我奖赏,长此以往,孩子自然就会乐于学习,以学习好为快乐。
  四、教学不得法,也会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有些教师教学不得法,这既有教育思想问题,也有教学艺术问题。在生源较差的学校,有的教师感到教而无功,他们的厌教情绪也影响到学生学习情绪。在生源较好的学校,有的教师一心扑在“升学率”上,学生的课余生活、文体活动等等都似乎与他们无关,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单调乏味,从而萌生厌学心理。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艺术性,一味的满堂灌,学生似懂非懂,在一大堆作业面前束手无策,产生厌学情绪。
  消除厌学心理,解除他们在学习上的困惑,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教师对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宁肯吃得少些,力求消化好。关键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并使这种乐趣建立在不断成功的尝试上。气可鼓不可泄,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得当的表扬,都会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增长自信心,并对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
  学生一般不会一开始就厌恶学习,所以厌学情绪既可以产生,也可以消除。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包括学习欲望、毅力、自信心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并把学习中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当作锻炼和考验意志和毅力的机会。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就是激发学习兴趣、鼓动竞争心理、培养和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这一切也都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社会原因,应给予正确引导,要教育学生懂得,社会进步最终还是要靠知识和技术,今天学习上的好坏,将关系到将来对祖国贡献的大小,从而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真正自觉地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发布时间】2020/7/8 15:36:36
  • 【点击频次】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