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大语文视角下的写作教学

 

【作者】 贾玲玲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生的书写作文的能力直接反应学生们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学生的个体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作文;想象力;创造力;生活体验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一项大头,在弘扬大语文观的当下,语文受到极大的重视,作文更是重中之重,不过现在的小学作文,存在部分学生生活体验不足,趣味性不强,积极性不够的问题。本应该是在农村里生活,具有更多的农事生活体验,却因各种原因少了这项体验感,导致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强。农村小学的作文教育,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很值得教育界的关注。
  一、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作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作文。作为小学生,已经对生活有所感悟。作文来源于生活,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生活,并产生合理的联想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生活与作文是相互关联的,作文可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写作水平高的人也会受到重视。
  (二)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陷入这样一种困境:教师教学勤勤恳恳,作文教学的理论、实践框架给予学生,也尽量让学生去练笔,去写写日记,可以说教师都是“八仙过海,个显神通”。但是,成果却是不尽人意。笔者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身感责任之重大。在多番探讨下,感受到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有部分同学似乎没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拥有如此贴近生活的机会,却没有去认真感受生活的真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从题目上要求创新
  1、小学的学生,特别是中高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教师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可以使学生们拓展思考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为了使学生们的写作内容能够独树一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作文题目上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书写《我是    的人》这篇作文的时候,首先,教师讲述了这个作文题目,主要是体现出作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学生们将题目填写完整,并且每个学生们的题目不能一样,学生们很容易想到一些常见的题目,有的学生抢先说“我是一个快乐的人”,有的学生说“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有的学生说“我是一个勤劳的人”,有的学生说“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越往后说的学生就要越费心思了,学生们各自想着自己的题目,等到大家的题目确定之后,教师在要求学生们继续写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们的思维发散,不断地增强寻求新的事物的能力。这样教学达到“学生在认知上,从朦胧到了解,从少知多知,从拒绝到了解,从完全否定到感兴趣”。
  2、命题适度放开。平时训练,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表达意愿,可以多出几个题目,或多提一种创造活动,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老师对学生束缚太多,会造成语言贫乏,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要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兴趣。小学生,兴趣很关键,自由抒情,让他们无拘无束。比如一些传统节日的体验,一些花草植物的书写,都是可以从平时的生活里去着手。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我们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努力打开作文新局面。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当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学生来说,大自然的风景优美。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本是死的,有限的那点课外资料也是死的,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大自然说话,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说话,让我们熟悉的生活变成我们的活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出发,不管是城市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条件,还是农村纯自然和原生态的潜在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引导得当,都能实现写作的真正意图,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从内容上联系生活
  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作素材最大的选择之处,从小到大,我们有父母的关爱;朋友的相伴;老师的教导……,这些身边的人物,便是我们写主作时文章的主人公。成长之中,我们与父母间、朋友间、老师间经历了许多的事,这些事情,令人难忘,给人教诲,让人回味,这些事情便是我们作文的主要材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既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思考,善积累,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去发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就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2、立足生活,巧选角度抓取材料。
  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永远是作文取之不尽的矿藏。自己留心生活,已积累了很多生活的素材,但写出来的文章平平,新颖不足,打动不了读者。如何从自己积累的人和事出发,写出满意的作文来?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变换材料的角度,从已积累材料中选择角度来突出主题。比如,同样是写感恩母亲,有学生就另辟路径,选择了为生病的妈妈煮粥、喂粥的事情;同样是感恩亲情,有学生就变换选材的角度,选择了父亲用来发家致富和接送“我”去学校的旧货车和母亲天天为“我”打豆浆的豆浆机。立足生活,就会从生活的矿藏中不断地找到珍贵的金子,而善于选择独特的角度巧妙的撷取材料,就更能够更容易地写出让读者眼前一亮并为之感动的人和事。
  总之,小学作文作为教学的成功与否,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法,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通过从题目上进行创新,从作文的结构上进行合理的布局,从内容上联系实际的生活等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富有乐趣的写作文,不要局限于某个模板,写出富有特色的个人作文。
  生活中自有真谛,让学生多回归于生活本身,妙笔就会生出灿烂真实之花。
  参考文献:
  [1]沈敏,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J].现代教学2016,(06)
  [2]刘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
  [3]周日华.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9).
  • 【发布时间】2020/9/29 16:33:34
  • 【点击频次】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