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戏曲艺术教育对小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作者】 李淑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有戏曲300余种,它将唱念做打熔一炉,集诗画歌舞为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然而曾令国人骄傲的戏曲,在当代青少年心中,常常是排不上号的。这不是说中国的戏曲不美,而是戏曲不亲近青少年。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中小学艺术教育忽略了戏曲知识的传播和对戏曲音乐、戏曲脸谱等方面的渗透。青少年并没有太多机会感受戏曲之韵味和精髓,他们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为何。对历代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知道的太少;对中国的剧作大师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佳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等缺乏了解。包括老师也了解的不够详尽。
  随着“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大力推行,我们当地艺术剧院的叔叔阿姨们也为我们特别奉上了精彩的戏曲选段让我们对戏曲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我谈谈我认为戏曲对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戏曲艺术与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
  艺术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舞蹈、音乐、美术、视觉,还包括戏曲,将戏曲艺术引入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戏曲有“高台教化”的作用,绝大多剧目表现的是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团结互助、惩恶扬善等故事,教人做人立身。让戏曲进校园,使学生从小学习传统艺术和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1.戏曲艺术与学校的美术教学、音乐教学要求是相通的,在教学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戏曲教学通过对传统戏曲直观的品味和理解,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操作活动,自觉地将美德作为人生追求的崇高目标。
  2.戏曲艺术擅长表现人们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戏曲教学使学生意识到传承文化的重任,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能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3.戏曲艺术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艺术素养的提高。戏曲教学要求学生在戏曲活动区内通过手脑并用,完成绘画脸谱、制作服装、表演动作等活动,在对传统文化继承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戏曲教学理论及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比格认为学习就是分析、概括、综合的过程。有序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吸收、加工、存储和提取。据此,我们得知戏曲教学应是系统性、科学性的,且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点,使之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都得到发展。这就要遵循以下三个教育理论:
  1.树立戏曲欣赏教学意识,转变教学观念。戏曲教学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服务的。它不仅能为全体学生所享受,且是一种融德、智、美为一体的教育,以知识传授、形体、情感态度和自然表现培养为一体的素质教育。教师要转变纯艺术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戏曲教学具有开发学生潜能和促进现代化素质发展的功用。
  2.强化教师戏曲欣赏教学技能。深化教学改革,渗透戏曲文化的责任在于教师。教师若是对我国的传统戏曲了解甚少,是不可能担负得起戏曲教学重任的。了解和学唱戏曲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任务。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措施是:让部分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拜戏曲艺术家为师,感受外界戏曲艺术的魅力,开阔眼界,提高认知,增强戏曲欣赏教学的技能。
  3.提高戏曲欣赏教学质量。教师要处理好戏曲欣赏教学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既强调过程也要重视结果,因为,戏曲教学是一项需要有成果支撑的艺术活动。
  三、戏曲教学的具体实施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必须从感知——动作开始,让学生有机会亲自操作才能使外界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目标的戏曲教学,做到“形式为目标服务,目标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做法如下:
  1.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受兴趣的影响较多,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决定了兴趣在戏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方位传递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以语言表述揭示作品的个性及特色,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
  (1)认识脸谱与服饰
  学生初次接触脸谱与服装时,老师可提出诸如“为什么脸谱有不同颜色?”等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可以告诉学生:脸谱颜色代表人物性格。例如:红色:象征忠烈正义,勇敢耿直和赤胆忠心;粉色:可表现忠勇之人年老后的血气渐衰。这种颜色表现性格的手法,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促使他们进行构思,创造新奇的艺术形象。
  戏装是表现角色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风俗。可从具体的“官衣”“褶子”“茶衣”等戏服介绍服装的意义,也可让学生衣着戏服,戴上脸谱,尽展标志性服饰所能表现的人物神情和动作。教学的具体化、游戏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2).欣赏曲段与动作
  戏曲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教师通过欣赏戏曲片段,以单独判断、小组议论等形式,让学生区别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及其流传地区。如黄梅戏《天仙配》、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等。由此再引伸到传统艺术变革与创新的新事物——戏歌,并将《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戏歌作为重点曲目,引导学生感受戏歌在演唱、配器方面的创新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促使学生热爱戏曲,培养良好的情感
  在教学中使学生目睹其情、耳闻其声,心感其情,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知戏曲的历史以及其地位。教师要注重剧情人物介绍,渗透思想内容,激起学生对正面人物的热爱;其次,在认知基础上,让学生能听懂戏曲的唱段。例如: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等;体现除恶扬善精神的剧目《赵氏孤儿》《除三害》《铡美案》等。将“剧情”通过“师情”来唤起“生情”,“三情”统一,激发学生对剧情人物及戏曲思想的热爱之情,提高其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
  • 【发布时间】2021/1/6 16:15:31
  • 【点击频次】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