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学习

 

【作者】 靳 霞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想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就应多让学生“动”起来学习。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而参与到课堂上来,与教师构成有效对话。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起来;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阵地仍在课堂。虽然细节众多,目标不一,但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以及教师“满堂灌”与“机械重复训练”模式的反复实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被弱化,学习方式单一化——死记硬背。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主动进行改革,把新课标倡导的“主动参与”作为施教和互动的前提要求,引导学生动起来学习,通过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实践,在搭建平台上发展学生学习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实践应用能力。要达到这种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创新策略,给予学生特别关注,才能使课堂生机盎然。
  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态度、方法、知识收获的多少等是衡量课堂效率高低的几个重要指标,也是他们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的几个有效抓手。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并分析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和“最近发展区”,同时思考对课堂教学中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力争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所得。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动态策略。
  一、让学生在“动”中思考
  学起于思。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分析推导,探索结论等等,在获得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学会数学背景下的的思想和数学方法。我们知道,数学问题如果只停留在传授上知识就不易内化成技能,就不能升华成稳定的知识结构。所以,引导学生“动”起来思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记得在《解方程》的一节课上,有一个问题的结论是:34-x×5=19,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关系式编一道实际问题。结果,学生编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的题目。这样教学,比起我们直接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都能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作,积极动脑,在举一反三中获得了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让学生在“动”中操作
  动作与思维的关系很大。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一语,强调了课堂学习中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也认为,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构建知识表象,探究问题和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可以有效培养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实现,特别是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设置动手操作的情境,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转变成学习探究内容,让学生在动手经历操作实践,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内化知识。例如,在用计算器探索问题时,学生首先要熟练使用计算器,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弄清楚为什么。在进行圆锥体体积公式探究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同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进行装沙对比实验,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实践表明,让学生在“动”中操作获得的知识,不易忘记,原因在于获取过程的知识在动手操作中增加了动作记忆,有更多表象在促进知识内化时一同存入大脑中。
  三、让学生在“动”中表达
  数学学习,无非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在现行新教材中,对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在教材编排时都非常注重,几乎在每一章节后都有设计了学生交流、小结的内容。在交流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新教材中不少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回答只要合理即正确。教师处理这样的内容时,要善于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也不能简单否定,这样往往学生的回答会出乎老师意料地精彩。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题为《猜想、证明、拓展》的公开课,其课堂的引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师的组织指导还是很流畅的,给人感觉还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但我认为课堂小结时更是颈上添花,就是在课堂结束前学生归纳课堂学习收获和体会时,学生争相发言,有一学生这样讲:“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首先要进行猜想,但猜想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不正确,这就需要证明,经过证明后才能说明正确与否,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证明上,还要把证明出来的结论进行拓展,引起我们的思考。”多么精彩的发言,他的回答为这节好课画上了完满的句号,画龙点睛。
  四、让学生在“动”中合作
  “合作”,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竞争性加强的当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的重要担当。也是我们教育改革,走出“应试”的一个重要追求。作为新课改下课堂变化的关键词,如何落实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必然思考和实践的现实问题。我们知道,现在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唯我独尊思想过重,缺乏合作意愿,更没有合作意识和需求。针对这一特点,在实际中教学中,我们应通过问题驱动方法,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兴趣,增强“我要合作”的学习需求,同时教给学生合作技能与方法,让他们在合作中快速获得知识,从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有这样的动态教学观,让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学习,通过平台搭建,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多样的学习“活”,进而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与教师互动的主动意愿。
  参考文献:
  [1]李青表,学生动起来 数学课堂更精彩[J].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
  [2]顾明诚,让学生动起来学数学[J].情感读本,2017年。
  • 【发布时间】2021/1/6 16:15:43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