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作者】 李天富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仓更镇仓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对数学进行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寻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并使之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成绩。本文围绕小学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作出初步的探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新课程;创新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小学生要从小学好数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数学上有足够的优势。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在这里和各位一起探讨。 
  一、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是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考查、操作、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既能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10元6角3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掌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意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总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前提条件,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要有效地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面。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 
  三、依据学生差异,设计练习 
  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的适应学生的差异。设计分层次练习:第一,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第二,同一练习分层要求。 
  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数学是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我还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五、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所以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这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源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让学生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总之,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 【发布时间】2021/4/5 20:57:56
  • 【点击频次】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