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提高生物中考复习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对生物复习课目前存在的不足,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模块思想解题能力训练 提高学习动力应用能力主体作用;着重落实
复习课是一种重要课型,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将新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在建构有逻辑的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进行迁移应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在生物中考复习教学中,复习课的开展不能只是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无序堆积,或者是大量习题的反复训练,因为复习课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会有所差异,学生在复习课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学过程很随意,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很低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学到和巩固基础知识,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合理的串联,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突出模块思想,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个必备要素。复习课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中讲了多少知识点,课堂容量大不大,而是看这节课上学生的有效思维量有多少。生物学科需要背记一些必要的知识点,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弄清这些知识点的背景和来源,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题时充分的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总结和提炼。例如在复习七年级上册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揭示其作用发生的原因原理,适时的渗透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方法,即可以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又可以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题的普遍性和典型性。中考是选拔性考试,题目每年都有创新,试卷中出现的新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独立解决,由此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块式的知识还有七年级下册的“血液循环”,八年级下册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我们在复习时要将不同模块、不同章节的有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思维方法上。比如下图:这个图就需要学生熟悉绿色植物及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知识,并以这些基础知识做支撑,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看到花和果实要能迁移出“被子植物”,看到物质进出叶片的箭头要能迁移出光合作用(进叶是二氧化碳,出叶是氧气)、呼吸作用(进叶是氧气,出叶是二氧化碳)、蒸腾作用(出叶是水分)知识,还要能迁移出植物的结构层次:植物体(整株植物)、器官(叶片)等结构层次相关的知识,甚至还能迁移出导管、筛管的知识。
二、创新复习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传统的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的“单向传输”,但是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有很大的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单向传输”复习课教学的针对性就不强。如何对生物复习课的形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的活动,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复习《人体的营养》这节课,就可以设计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到黑板上填写三大物质的消化过程,然后又让学生来评价,让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常讲的“懂、会、悟”,就是说,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达到使学生“懂”,再通过学生的练习达到“会”,而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总结、思索、磨练才能达到“悟”的境界。生物课的复习的时间是很紧的,大多数学校是每周一节生物课,如果遇到节假日或者月考,有些班级可能一个月只有两节课了!但课时再紧也不能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切实做到宁可少讲也要将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留给学生。在复习课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保证学生在复习课上的主体地位。
四、复习课要着重落实
在生物复习课上,教师首要责任是将生物的基础知识,解题的基本技能切实落实到学生身上,确保学生都能拿到基本分,并力争在这个基本分内不失分。我们在每次考试完后都会对学生说:“这种类似的题目我已讲过很多遍,你们怎么还是不会?”其中除了学生轻视生物学科,对学习不感兴趣等原因外,与我们在学生身上落实了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物中考复习成败的关键就在落实,教师在学生身上落实了多少,学生就考出多少。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定好位,控制好复习深度,实事求是,把基础的东西夯实,然后有针对性的拔高。比如最简单的错字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反复提醒,要求学生反复书写,通过听写,订正等措施消灭错别字问题。通过月考,让学生发现自己复习不到位的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看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是对基础知识本身记得不牢固;还是对知识灵活运用有问题;是审题不认真;还是单纯错字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为此我给学生准备了“基础知识写一写”,“中考真题练一练”等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还建议他有针对性的钻研一些难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能力,提高成绩。做到因人施教,人人落实。
综上所述,要想上好生物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生物教材在整体上进行更好的把握,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复习教学形式,注重科学复习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在复习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 初中生物教科书
[2]《中学生物教学》 CN61-1256/G4
【关键词】模块思想解题能力训练 提高学习动力应用能力主体作用;着重落实
复习课是一种重要课型,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将新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在建构有逻辑的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进行迁移应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在生物中考复习教学中,复习课的开展不能只是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无序堆积,或者是大量习题的反复训练,因为复习课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会有所差异,学生在复习课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学过程很随意,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很低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学到和巩固基础知识,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合理的串联,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突出模块思想,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个必备要素。复习课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中讲了多少知识点,课堂容量大不大,而是看这节课上学生的有效思维量有多少。生物学科需要背记一些必要的知识点,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弄清这些知识点的背景和来源,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题时充分的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总结和提炼。例如在复习七年级上册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揭示其作用发生的原因原理,适时的渗透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方法,即可以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又可以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题的普遍性和典型性。中考是选拔性考试,题目每年都有创新,试卷中出现的新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独立解决,由此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块式的知识还有七年级下册的“血液循环”,八年级下册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我们在复习时要将不同模块、不同章节的有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思维方法上。比如下图:这个图就需要学生熟悉绿色植物及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知识,并以这些基础知识做支撑,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看到花和果实要能迁移出“被子植物”,看到物质进出叶片的箭头要能迁移出光合作用(进叶是二氧化碳,出叶是氧气)、呼吸作用(进叶是氧气,出叶是二氧化碳)、蒸腾作用(出叶是水分)知识,还要能迁移出植物的结构层次:植物体(整株植物)、器官(叶片)等结构层次相关的知识,甚至还能迁移出导管、筛管的知识。
二、创新复习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传统的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的“单向传输”,但是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有很大的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单向传输”复习课教学的针对性就不强。如何对生物复习课的形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的活动,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复习《人体的营养》这节课,就可以设计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到黑板上填写三大物质的消化过程,然后又让学生来评价,让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常讲的“懂、会、悟”,就是说,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达到使学生“懂”,再通过学生的练习达到“会”,而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总结、思索、磨练才能达到“悟”的境界。生物课的复习的时间是很紧的,大多数学校是每周一节生物课,如果遇到节假日或者月考,有些班级可能一个月只有两节课了!但课时再紧也不能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切实做到宁可少讲也要将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留给学生。在复习课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保证学生在复习课上的主体地位。
四、复习课要着重落实
在生物复习课上,教师首要责任是将生物的基础知识,解题的基本技能切实落实到学生身上,确保学生都能拿到基本分,并力争在这个基本分内不失分。我们在每次考试完后都会对学生说:“这种类似的题目我已讲过很多遍,你们怎么还是不会?”其中除了学生轻视生物学科,对学习不感兴趣等原因外,与我们在学生身上落实了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物中考复习成败的关键就在落实,教师在学生身上落实了多少,学生就考出多少。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定好位,控制好复习深度,实事求是,把基础的东西夯实,然后有针对性的拔高。比如最简单的错字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反复提醒,要求学生反复书写,通过听写,订正等措施消灭错别字问题。通过月考,让学生发现自己复习不到位的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看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是对基础知识本身记得不牢固;还是对知识灵活运用有问题;是审题不认真;还是单纯错字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为此我给学生准备了“基础知识写一写”,“中考真题练一练”等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还建议他有针对性的钻研一些难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能力,提高成绩。做到因人施教,人人落实。
综上所述,要想上好生物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生物教材在整体上进行更好的把握,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复习教学形式,注重科学复习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在复习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 初中生物教科书
[2]《中学生物教学》 CN61-1256/G4
- 【发布时间】2021/4/5 21:02:42
- 【点击频次】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