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学美术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美术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却受到轻视与忽略,没有受过很好美术教育的学生,会是一个素质不全面的学生,为了把美术教育素质提高,一定要注重美术教育,跟从国务院的要求,重视美育,并注重它的发展,在学校注重美术教育的结果,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 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思维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中学阶段教育倾向于应试教育。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受重视程度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没有人不认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在教育观念和教学体制中没有真正地体现出它的重要地位。
学校教育在这个时代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在人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已不容质疑,而中学教育面对受教育群体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使它必须养眼于中学生这一群体的素质教育上。中学美术教育正是以提高学生全面、整体素质为目的的,这里的素质是指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身体、心理健康、基本技能素质等多种内容结合在一起的综合素质。美术教育在这综合素质的培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还有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这美术教育第一次被正式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表明我们已认识到素质教育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上,表明党的教育方针更充实更全面。
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前任的决断能力来自人的大脑。对在脑主动的、全方位的开发有益于人类发挥自身的潜能、把握自身的命运。现代科学对脑功能的研究表明:左右大脑半球是各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两个半球。左半脑擅长于逻辑的、理性的单向序列的和语义的思维,这种思维是有意识进行的,能被文字语言所表达的,是人类思维的统治模式;右半脑则擅长于形象的、直觉的、整体的思维,这种思维主要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很难诉诸文字语言逻辑,因此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下。左半脑控制着我们的思维而右半脑的功能和作用却远远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右半脑是一种有偏废危险的思维模式。由于左右脑两个模式不能有效地进行思维转换和互补,人们不得不将绝大部分思维能量白白放弃掉。而那些似乎只能来自神密的“天赋”王国的创造性才能是可以通过右半脑的伴随性开发而获得的,美术正是发挥着这一重要作用的基础学科之一。
如同掌握了文字和数字之后便可以广泛的得以应用一样,艺术根本是一种感知能,以特殊的方式感受事物:如同学习数学不一定都成为数学家,学习了美术,我们感知技能能够增进我们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挖掘,使左右脑模式共同作用起来极大地释放我们的潜能。美术对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影响,人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谈一谈。一个艺术家在画面上划一根线条的时候,线的重量感、粗糙感或细腻感以及对画面的整体分割在画家大脑里已经不是简单的线性思维了,已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整体把握习惯在起作用,它已超出了左半脑模式方式、兼而有了符号性、整体的组织性、分割调整等全方位的考虑。是一种定量而又不可定量的创造性劳动。
现在常提到的素质教育,主要部分实现在学校教育中,后天培养对受教育个体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这在前面已指出过。对于中学生来说,素质的高低关键在于脑力、智力的开发及其发挥作用的程度,这其中就包含观察、分析等综合技能的提高。美术教育的作用恰是数理化等文化学科所取代不了的。在特殊教育中,聋人美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听觉、语言、逻辑思维方面聋人的能力要比正常人弱很多,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他们更多的判断是建立在眼睛的观察基础之上的,作为补偿,视觉训练的强化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对聋生就显得更重要。聋人的观察是表象的,体会相对是浅层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相对正常人较低,针对这一缺陷,中学美术在这一特殊群体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知识的传授中,如果学生没有审美教育或者说审美修养较差,这种教育应该说是失败的素质教育。现在,广大家长和学生关心的是,实施素质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际上,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据了解,过去许多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败北”,不是因为智力和知识方面的因素,而是临场恐惧、精神紧张、心理失衡、生理失常等原因。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具有超出德育、智很难受之外的独立的特殊的功能,对学生的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坚毅力、耐受力、适应力、反应力、联想力的培养,都有独特的作用。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高素质,会使考生在临场发挥时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学校的主要活动是上课,所以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必然是课堂教学。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耳提面命的“说教”和生硬枯躁的“灌输”,学生肯定是会不满、厌恶。如果教师能运用某些美学规律,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学生的心智就会被激活,生理、心理就会处于最佳状态,教学就会创造出最佳效果,日后的考试就会取得最佳业绩。
如果说大学阶段是一个以知识结构、文化修养、身心素质的完善和进一步巩固的阶段,那么中学阶段教育可以说是形成这种素质的关键性阶段,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如同白纸上的最初几笔,对个人一生的指导和影响都是难以更改的。中学教育的普及还更使中学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回避的责任和义务,这其中,美术教育不可取代。
现代社会中,成才是离不开美术教育的作用的。回顾古今中外美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在权威性的美学观点中,人才素质的要求明显从技能型转向了智能型。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美学思想即是重经验又是重感性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认为美育应该贯穿到人的教育和生活中去。一个人行为中的方方面面都在时刻地体现和检验着他的综合素质是否合格,检验着他是否是一个完整的人。
张艺谋有学习绘画的历史,在他导演拍摄的影片中,除去情节的感染性,他们处理的每一个镜头都具有浓厚的艺术性,耐人寻味,从而增加了影片的可视价值,这还只是美术教育在相关专业方面体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作用。
在东方美学中,美的形式与内容是同在的。美术教育可与情感道德教育结合,使高尚的品格作为审美对象结合在人的素质中使它受情感的自觉支配在社会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个体性格形成初期的中学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对于社会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和忽视的,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念等等诸方面的,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像砖石那样建立在人才大厦的底部,发挥着巨大作用的。
我们处在充满着视觉景观的世界里,美术教育虽不一定使我们的学生都成为艺术家,却可以使他们的脑、双手灵巧起来,心灵活跃起来,思维健全起来。如果说中学阶段的学科特别是文化课教学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使学生不能产生直观的快感,美术教学完全可以以它的灵活性、直观性、主动性来补偿这一缺憾,直观了然的、潜移默化的完成其任务,对于调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态,特别是有效补偿聋哑青少年生理缺陷乃至其直观需求,其他学科相比之下是无法比及的。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学美术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这项任务的较好完成。另外,对全民素质的提高,中学美术教学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转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教育改革重要文献选编》第50页。
[2]刘道一《艺术教育是提供“美”的教育》 中国美术教育 2001(4)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思维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中学阶段教育倾向于应试教育。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受重视程度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没有人不认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在教育观念和教学体制中没有真正地体现出它的重要地位。
学校教育在这个时代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在人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已不容质疑,而中学教育面对受教育群体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使它必须养眼于中学生这一群体的素质教育上。中学美术教育正是以提高学生全面、整体素质为目的的,这里的素质是指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身体、心理健康、基本技能素质等多种内容结合在一起的综合素质。美术教育在这综合素质的培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还有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这美术教育第一次被正式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表明我们已认识到素质教育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上,表明党的教育方针更充实更全面。
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前任的决断能力来自人的大脑。对在脑主动的、全方位的开发有益于人类发挥自身的潜能、把握自身的命运。现代科学对脑功能的研究表明:左右大脑半球是各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两个半球。左半脑擅长于逻辑的、理性的单向序列的和语义的思维,这种思维是有意识进行的,能被文字语言所表达的,是人类思维的统治模式;右半脑则擅长于形象的、直觉的、整体的思维,这种思维主要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很难诉诸文字语言逻辑,因此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下。左半脑控制着我们的思维而右半脑的功能和作用却远远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右半脑是一种有偏废危险的思维模式。由于左右脑两个模式不能有效地进行思维转换和互补,人们不得不将绝大部分思维能量白白放弃掉。而那些似乎只能来自神密的“天赋”王国的创造性才能是可以通过右半脑的伴随性开发而获得的,美术正是发挥着这一重要作用的基础学科之一。
如同掌握了文字和数字之后便可以广泛的得以应用一样,艺术根本是一种感知能,以特殊的方式感受事物:如同学习数学不一定都成为数学家,学习了美术,我们感知技能能够增进我们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挖掘,使左右脑模式共同作用起来极大地释放我们的潜能。美术对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影响,人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谈一谈。一个艺术家在画面上划一根线条的时候,线的重量感、粗糙感或细腻感以及对画面的整体分割在画家大脑里已经不是简单的线性思维了,已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整体把握习惯在起作用,它已超出了左半脑模式方式、兼而有了符号性、整体的组织性、分割调整等全方位的考虑。是一种定量而又不可定量的创造性劳动。
现在常提到的素质教育,主要部分实现在学校教育中,后天培养对受教育个体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这在前面已指出过。对于中学生来说,素质的高低关键在于脑力、智力的开发及其发挥作用的程度,这其中就包含观察、分析等综合技能的提高。美术教育的作用恰是数理化等文化学科所取代不了的。在特殊教育中,聋人美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听觉、语言、逻辑思维方面聋人的能力要比正常人弱很多,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他们更多的判断是建立在眼睛的观察基础之上的,作为补偿,视觉训练的强化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对聋生就显得更重要。聋人的观察是表象的,体会相对是浅层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相对正常人较低,针对这一缺陷,中学美术在这一特殊群体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知识的传授中,如果学生没有审美教育或者说审美修养较差,这种教育应该说是失败的素质教育。现在,广大家长和学生关心的是,实施素质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际上,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据了解,过去许多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败北”,不是因为智力和知识方面的因素,而是临场恐惧、精神紧张、心理失衡、生理失常等原因。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具有超出德育、智很难受之外的独立的特殊的功能,对学生的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坚毅力、耐受力、适应力、反应力、联想力的培养,都有独特的作用。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高素质,会使考生在临场发挥时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学校的主要活动是上课,所以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必然是课堂教学。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耳提面命的“说教”和生硬枯躁的“灌输”,学生肯定是会不满、厌恶。如果教师能运用某些美学规律,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学生的心智就会被激活,生理、心理就会处于最佳状态,教学就会创造出最佳效果,日后的考试就会取得最佳业绩。
如果说大学阶段是一个以知识结构、文化修养、身心素质的完善和进一步巩固的阶段,那么中学阶段教育可以说是形成这种素质的关键性阶段,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如同白纸上的最初几笔,对个人一生的指导和影响都是难以更改的。中学教育的普及还更使中学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回避的责任和义务,这其中,美术教育不可取代。
现代社会中,成才是离不开美术教育的作用的。回顾古今中外美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在权威性的美学观点中,人才素质的要求明显从技能型转向了智能型。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美学思想即是重经验又是重感性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认为美育应该贯穿到人的教育和生活中去。一个人行为中的方方面面都在时刻地体现和检验着他的综合素质是否合格,检验着他是否是一个完整的人。
张艺谋有学习绘画的历史,在他导演拍摄的影片中,除去情节的感染性,他们处理的每一个镜头都具有浓厚的艺术性,耐人寻味,从而增加了影片的可视价值,这还只是美术教育在相关专业方面体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作用。
在东方美学中,美的形式与内容是同在的。美术教育可与情感道德教育结合,使高尚的品格作为审美对象结合在人的素质中使它受情感的自觉支配在社会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个体性格形成初期的中学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对于社会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和忽视的,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念等等诸方面的,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像砖石那样建立在人才大厦的底部,发挥着巨大作用的。
我们处在充满着视觉景观的世界里,美术教育虽不一定使我们的学生都成为艺术家,却可以使他们的脑、双手灵巧起来,心灵活跃起来,思维健全起来。如果说中学阶段的学科特别是文化课教学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使学生不能产生直观的快感,美术教学完全可以以它的灵活性、直观性、主动性来补偿这一缺憾,直观了然的、潜移默化的完成其任务,对于调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态,特别是有效补偿聋哑青少年生理缺陷乃至其直观需求,其他学科相比之下是无法比及的。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学美术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这项任务的较好完成。另外,对全民素质的提高,中学美术教学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转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教育改革重要文献选编》第50页。
[2]刘道一《艺术教育是提供“美”的教育》 中国美术教育 2001(4)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21/5/8 10:36:03
- 【点击频次】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