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的做法

 

【作者】 劳源钦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桂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读是学习语文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对文本默读、浏览、诵读、精读。在读中感悟文本的人文主题,语文素养。
  【关键词】 带动;促进;加强;巩固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重视朗读是个古老的话题。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认知心里方面的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感知的主要手段,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不过多年以来我们读忽视“读”。在不少课上老师还是讲得太多,提的问题也多,“讲风太盛,朗读太少”。由于忽视了读,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近年来不少的教育专家呼吁阅读教学返朴归真,阅读教学姓“读”,教师必须体会到语文教学朗读的重要性。
  那么,“读”怎样才能扎实有效地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呢?我在教学中体会了以读为主就是要给阅读以充足的时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不走过场,把教师的讲解分析时间压缩到适当的最低的限度。但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简单地让学生一味读书,学生就会读而生厌。因此,指导学生的朗读要努力创出新意,学生才会乐意“读书百遍”。
  一、以讲带动读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讲是为了帮助学生疏通思想、指点迷津、拨正方向。教师的讲是为了带动学生更好地读。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点子上,讲在关键处、疑难处和空白处,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对课文中文字显浅、学生一读就懂的部分,尽量在学生预习时解决。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书让学生自己读”的教学环境。把阅读课文中的“感知”“感悟”、“情感”都寓于读书训练之中。
  二、以问促进读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我一直坚信:‘读中自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情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阅读教学就是要以学生朗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只是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只有学生悟不出,或者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才适当点拨和讲解。”
  于老师的“读中自悟”启迪我们:“点拨”是外因,“感悟”是内因。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以学生的问促进学生的读。小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这种内驱力如果引导得法,学生的语文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爱问,爱读,思想表现的心理,提供主动展示的舞台,创设合作的氛围,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那么教师就努力创造“读中感悟”的条件。
  以教师的问促进学生的读。亚里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分析、概括等,有时抓不住重点,有时偏离目标,有些知识易混淆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激发学生在读中解疑。
  三、以议加强读
  人们读书看报,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而语文的阅读,学生怎么读、怎么想都受教师的控制。学生学语文苦,教师教语文难。怎么才能让学生乐于读书呢?教师应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读,尽情地表现自我,这样就会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议一议,谁先读。学习新课,第一次朗读课文,想听谁读?交给学生这个选择权,教师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位教师在教《小小的船》一文时,就是这样问孩子们的。没想到,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小女孩马上站起来说:“老师让我读给同学们听吧,我还会唱呢!”原来,小学音乐书上就有这首《小小的船》的歌曲,她妈妈早就教会她了。小女孩有感情地朗读和甜甜的歌声,营造了一个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一下子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其次评一评,怎么读。由于孩子们对课文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他们听别人的朗读内心产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赞赏,有的提出异议。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强加在学生身上,命令学生应该怎么读,而不能那样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评,评中学读。这样,学生在评一评,议一议,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学到了朗读的技巧,学生在真正感悟语言的过程中,知、能、情才能和谐发展。
  四、以练巩固读
  教师训练学生的语感,要注重朗读指导。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推敲、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无穷魅力。教学中,教师要选准语感点,对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段要通过反复朗读悟其意。这样,在读中训练了语感,又在训练中巩固了读。首先,以文中关键词句为训练点,指导朗读。让我们一同走进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欣赏他点拨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有气无力”的精彩片段: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有气无力”了。
  生:(声音宏亮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大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这就是“有气无力。”(一片掌声)
  于是,同学们带着自己刚刚获得的认识,体验到的情感,认真地练读有关的语言文字。接着在说与写的练习中,熟读成诵。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重点设置说和写的练习,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 【发布时间】2021/5/8 16:00:47
  • 【点击频次】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