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刘莉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思维,对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看法,为了保证不让学生的思维跑偏,就需要教师的配合指导。语文课堂是一项教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的课程,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指向性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本篇文章将根据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和实施方法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语文学习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毕竟我们每天都会说会用,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再去进行学习,但实际上语文学习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来说,能够帮助大家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我们听到或者看到的信息,让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散性的思考,使得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高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整体知识素养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
  1、目前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套用固定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迎来新的时代,但是仍旧有很多教师一时没有办法改变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使得在语文课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只知道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缺少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只需要接收老师所传达的知识并且记录,这样对于初中生这个多动的年纪来讲,实在是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课堂氛围的需要,也就导致了在上课时学生无法充分的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去。而且在整个课堂的知识传输过程当中,语文知识是固定的内容,但是从这些固定的内容当中可以延伸出很多的东西,然而老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输一些基础的支持内容,没有办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至于学生遇到一些开放类型的题目时,也总是套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当答案出现错误时,学生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拓展思维进行思考,反而会更加依赖教师的知识点讲述,长久以往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在遇到问题时也只会退缩,不能找到实际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2学生盲目学习,没有根据自身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大部分的知识内容都是比较开放性的东西,尽管教师向学生阐述的只有几个知识点,但其实包含的内容却涉及了很多方面。在整个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上,除了教师套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之外,学生没有目的的进行语文学习同样也遏制了自身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比较枯燥,但有些学生却能够从中找出属于自己的乐趣,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的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得到不同的结果;而有些学生却以提高语文成绩为目的,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没有办法真正的提起兴趣进行深入学习,所得知识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使得学生在遇到分析类问题的时候,不能充分到拓展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思考,致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局限。就语文课堂自身来讲,需要的是学生发散性思维、语言组织能力以及知识积累量的整体考验,在短时间内并不能让学生有时候很大的提高,有些同学可能确实对语文学习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长期努力却无法看到语文成绩的相应提高,导致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还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因此学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同样也很重要。
  2、实现在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2.1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在上课过程当中缺少情感交流,而语文课堂注重的则是情感上的表达,因此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将标准答案应该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也只是盲目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尽管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是固定统一的答案却减少了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以及让学生表达自己思维能力的积极性被抑制。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根据现在这个时代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备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对问题的看法与思考,再让学生通过与同学分享的方式进行表达,在锻炼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应该如何运用?在初中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中,虽然这个童话故事很多学生都知晓,但是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进行课堂讲述,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国王会相信骗子的话?”,“为什么没有人拆穿国王,而只有一个孩子敢于站出来”等等,类似于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这篇文章更加深刻的思考,而不是对课文的理解过于表面,以此来引发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还能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多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件事分别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可以使他们发现事物的多样性发展,在提高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性的问题。
  2.2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同样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初中生这个阶段,是处于一个思维方式引导的最好阶段,由于学生(下转第76页)(上接第77页)在小学时期社会阅历不足,在很多事情上没有自己的想法,大部分时候都是通过家长的吩咐来完成一些事情,但是在初中阶段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产生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有些时候学生的看法可能还会与家长或者教师的看法相冲突,而教师要做的任务就是,在不抑制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的同时,还要帮助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积极正能量的方向发展。要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首先就要保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的语言组织必须合乎逻辑;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给予学生一个开发新的题目,给予题目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点进行不同看法的描述。文写作过程中,教师最经常让学生进行写作的作文题目是:我最难忘的一个人或一件事,由于经常进行写作,所以这个作文题目已经被套上固定的格式,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路方面的创新,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套用,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经历以及当时自身的感受进行写作,这样就能更加确切地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逻辑思维上也更符合初中生的表达描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以第三者的身份对这件事情进行旁观,从而从另一方面看到这件事情的不同面。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对学生所以能力的提高都有着莫大的帮助。
  3、结束语
  总的来说,思维逻辑的培养初中阶段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极其关键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担任语文课程的老师也身担重责,但是要想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积极主动地拓展自己的思维,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各位老师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杜生·巴图其米格.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7):28-29.
  [2]于珊.“让学引思”——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考[J].新校园(中旬刊),2018,(7):46.
  [3]刘华杨.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0):120,124.
  • 【发布时间】2021/6/16 9:13:22
  • 【点击频次】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