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政治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作者】 吴 愁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自主发展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备受教育界关注。自主发展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基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对教师、对课堂都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生;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具体到政治科目中,《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能力是与传统被动式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能力,是一种学生受益终生的技能。在自主学习能力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不受支配、干扰,通过自主阅读、自主听讲、自主研究、自主观察、自主实践等方式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充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研究、自主观察。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亟需提高的原因分析
  从学生自身来看:
  第一,受传统教学的长期影响,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存在思想上的误区,不愿意、不习惯去主动思考、学习及评价等等,在学习中习惯被动的接受与被安排,我们可以把这种学习的状态叫着“被学习”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学生会不会自己去主动学习影响他的一生。习总书记说过: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除了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因为人要不断的学习,这是一种适合社会发展的能力与素质。
  第二,学生没有树立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目标不确定或者没有目的的学习;再一方面学生不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学习计划和摸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导致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最终得不到意想的结果,产生不自信、自卑的心理,就会放弃学习甚至读书的机会。所以作为一名思政教育者,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树立自信。
  二、构建学习小组的组成和要求
  第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本班进行分组,在分组过程中,可以以学生自主组合或者教师依据学生成绩、学生综合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的分组,并且组内确定小组长,分工安排。第二,教师制定小组激励制度。主要采用小组积分制展开小组活动,半月或一月进行统计积分,有奖有罚,奖励和惩罚可以选择学生提供的合理方案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第三,教师要在课堂中要合理的有层次的设计小组自主学习的内容、合作探究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不定时的要求学生写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反馈其中存在的问题,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学生智慧,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民主,这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科目作用的正确认识,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想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生兴趣、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使学生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中每个成员分配任务,学习具体到个人,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自然而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增进了解,在学习上也能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有利于构建和谐、有爱的课堂。
  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同学之间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增加教师与学生彼此的了解和认识,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感、亲切感,所以最终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21/6/16 9:13:37
  • 【点击频次】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