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道德法治课案例教学与实践

 

【作者】 仲海粱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因素众多,而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提升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实效性,因而以案例为主要形式的情景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目标策划、案例准备、启发互动和教学评价等几个主要环节,重点阐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与互动实践,并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 道德法治;课堂教学;案例教育;互动;实践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小学道德法制课程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能知对错、明是非,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课堂教学活动期间,小学生处于被动的从属(遵从)角色,而教师都是居于主动的主体地位,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授课教师只有紧跟时代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增加互动实效性,才能确保教学效果。
  1、提升道德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此,既要关注具体教学技巧的运用,同时也要依照教学规律,根据教育对象,重视教学策略的把握。
  1.1课堂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普遍处于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知阶段,对道德法治这些世界观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和理解,除了通过学校的学习而获得之外,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中获取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两者是互相影响、有机统一的。教学如果仅仅是枯燥知识的罗列和堆砌,缺少了生活的滋润,就会变成生硬的灌输,成为无源之水,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首先“走进生活”,基于对学生生活的全面了解,在开展道德法治课堂教育时,有意识地将各种知识点和品德法制规范要求等,与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性的经历和可能遇到的情况相比照、融合,因为真实而有针对性,就容易做到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小学生对于思想道德法制课的亲近感,从而有助于课程效果。
  小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思维单纯、喜好模仿、容易塑造案例教育是实现课堂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非常重要的方法,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1.2 努力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尽管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呈现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也是正常现象,但是也应当有意识“淡化”这种氛围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模仿性和依赖性都很强,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是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更多采取富有趣味性的启发方式,循序善诱,多鼓励学生发言、答问等,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情感因素充分释放,逐渐培养在学习中的思考意识和习惯。只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可能“活化”并课堂知识,加深学生的感受,最终巩固教学效果。
  1.3 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和良好行为习惯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所养成的习惯一般是非常稳定的,且能够伴随其成长不断得到强化。教与学都是过程和手段,小学道德法制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世界、对社会(国家)有正确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道德法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应关注孩子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上,聚焦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上。
  2、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对小学道德法制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技巧,实践中要注意用儿童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感官化方式去表达,要避免成人化、脸谱化,要在用浅显语言揭示深刻道理上下功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PPT、幻灯以及视频播放等通用性的多媒体,进行形象化展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解说式案例教学
  小学生一般来说思维比较简单,看待问题比较表面并富于感性。为实现教育功能,解说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必。例如,在学习《大自然,谢谢您》时,可以重点例举水稻和水果等身边的实例。针对水稻,要围绕水稻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种植的?又是怎样收割和加工成稻谷的?最后成为我们餐桌上香甜的米饭等等。通过系统性的讲解。就会使学生对某一事物形成脉络清晰的系统性认知,使得知识的积累更科学系统。
  解说式案例教学,在把握形象、生动、典型性要求基础上,要注重知识的准确、全面并富有时代性,还可以进行适当引申。比如讲水稻时,一方面可以讲在中国的发现、培育历史,扩大知识面、增进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提醒大家要珍惜粮食(借用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2 设问式案例教学
  在讲授时,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答,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时,先让学生猜一下在古代发生战争时,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报警)的?如果是学生自己会怎样做?要充分鼓励大家的发言,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测”进行简单归类点评后,讲授古人发明了用烽火传军情的这样一种便捷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大家与现在的通讯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科技的进步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2.3 研讨式案例教育(下转第62页)(上接第63页)
  研讨式类似于“头脑风暴”,可以就某一关注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相比于设问式,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发表想法更充分。例如,在讲授《我的责任》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可以展示出三幅图片(幻灯):一幅是一个学生的课桌很凌乱;一幅是某一个教学楼走廊地面很脏乱;第三幅是某一小区门口有纸团等垃圾。广泛发动同学们,结合图像畅所欲言,谈谈这些不好的现象都是怎样造成的,是谁的的责任?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是你应当怎样做?引导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事情该如何正确处理,最终明白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学校的一员和社会中的一份子应承担的责任。通过类似这样的事理的讲解,让小学生不仅对一些事情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而且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2.4 互动式案例教育
  在学习《互帮互助一家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一些团队式游戏,让学生在真正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互动式案例教育,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要鼓励动口(语言交流),还要动手(行动交流),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案例教育方式。例如教授《分享真快乐》时。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指导小组内学生分配角色,进行多种多样的互动:比如,分享美食、一起游戏、相互批改作业、互相提问背课文、交换一本故事书等等。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理解分享和互助的意义,感受“分享”的愉悦感,不知觉中引导学生养成乐语分享的好习惯。
  3、教学评述与总结
  每堂课都有教学任务和目标,授课教师在课程结束时,适当进行评述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受时间限制,这方面的内容不可能也不必面面俱到,必须言简意赅,其核心内容一方面是精要提炼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表扬课堂表现优良的同学。一般的,在留规范的课本作业之外,都有必要留给学生一两个有针性的课外思考题,使课堂的教授活动进一步得到拓展,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这既是课堂案例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最好经验。
  • 【发布时间】2021/10/9 14:18:26
  • 【点击频次】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