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生语言学习和特点分析

 

【作者】 潘春月

【机构】 广西灵山县新圩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灵山县新圩镇新院小学为例

  【摘 要】 语言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实际的生活中用来进行交流的最为直接的工具,而语言的表达是我们进行交流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小学阶段是人的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小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开发直接促进智力的开发。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的特殊,小学生对于语言学习所表达的能力普遍低下,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小学生具有腼腆、羞涩、语汇缺乏等特点。要提高农村小学生语言学习的表达能力,结合学生的特点,创造有益于他们表达和谐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兴趣;朗读;创设练习;语言材料

  语言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实际的生活中用来进行交流的最为直接的工具,说话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语言能力。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类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练习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根据不同需要正确运用规范语言进行表达,具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论辩能力。”4-12岁是人类语言学习能力的关键期,而小学生恰好处在这一阶段,加德纳指出:语言智能是能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在城市里,我们随处可见许多聪明伶俐的小孩子,他们思维灵活,表达清楚,可在我国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低下。老师提问学生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保持沉默,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回答问题,但说话语气不够流利,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对于我校学生的这一情况,我在进行二年级教学工作中,也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农村的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学习表达能力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影响
  像我们这样偏远的山村小学,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的多,父母为了挣钱,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他们无法关心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照顾他们的都是家中的老人,只管他们吃饱穿暖,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语言交流,在学习上只能是爱莫能助,父母和生活在身边的人语言都是用方言交流,从小就跟着父母学方言、用方言交流、用方言思维,从而使他们在学校学习语言时,往往有些事和物对不上,不理解。农村学校受经济等原因的限制,学生自己的课外书很少,除了课本别无他物。加上农村缺少用普通话说话的环境,周围交际的环境都影响着学生学习语言的表达能力。农村孩子见识少,自信心不足,害怕说,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语言。说出的普通话都是带着方言的语音,遭到其他人嘲笑后就更不敢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语言了。学校代课教师都是本地人,部分老师教育观念仍然老套,授课的时候大部分还是使用方言来上课,不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培养,对学生的语言要求不高,有时候都是老师一直在说,学生表达语言的机会很少,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促进儿童良好的思维和语言习惯的早日形成,使儿童的智能得到顺利发展。同样,不良的语言环境则会延缓或阻碍儿童智能的发展。因此,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语言,为学生做好表率,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语言的欲望,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培养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二、激发学生想说、敢说的兴趣,树立信心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语言表达的学习也同样如此。农村小学生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小学生的阅读面少、见的世面少、而父母识字又不多,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说,就要抓住语言的特点,让学生对语言产生兴趣。小学生正是学习语言的启蒙时期,所以我特别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必须用国家要求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我们学校是一所比较偏远的山村小学,这里的教师有一部分都是代课教师,老师上课大都是用本地方言说的多,而且普通话也不够标准,所以到进入小学后,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不太会使用普通话来进行语言表达,上课提问的时候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有些学生直接用本地方言来回答你,或者一半方言一半普通话,让你听得哭笑不得。我知道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都是运用简单的语言来讲课,以亲切的态度、温柔的语气、鼓励性地评价来组织教学,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近,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想说的说出来。在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后并不代表他们敢面向所有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因此,对学生的鼓励,让他们敢说是非常重要的。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全班同学都是一个集体,嘲笑别人就是嘲笑自己,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嘲笑自己这个集体中的任何一人。另外,对于学生所表达出来的语言,不能要求他们说的都是完全正确的,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更加自信,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敢说。对不容易理解的语言我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再用本地方言来解释一遍,最重要是保持学生的这个兴趣,让他不会觉得语言学习难,从而失去信心。我发现这里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参与交流,说错了怕老师会责备,还有主要是由于缺少语言实践,自信心不足,有些学生心里面明明知道答案,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干脆不出声。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说错、补漏、争辩、质疑,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的不足之处,才能对症下压,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他们有了学习语言的兴趣,我到现在还记得我所提问的一个学生,是比较内向的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话磕磕巴巴的,可是我并没有嘲笑他,而是热情鼓励他,主动和他交流,认真倾听鼓励他大胆说出来,只要学生敢开口,就要对学生有所肯定,得到肯定的这个学生脸上那羞涩的笑容我到现在还有印象。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的去专研和学习,使其身心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分角色扮演的课文,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兴趣。于是课堂中我通过角色扮演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如《狐假虎威》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情景,请5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小野猪、小鹿,朗诵课文里这几个动物说话的句子,特别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几个词语,都要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其他的小朋友当评委来评价。通过表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对语言的表达欲望也高涨了起来,同时对积累课文语言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授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答问兴趣,备课前我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富于启发性,这样避免造成学生无法回答问题的局面。如在《雨后》的学习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问题:小哥哥摔了一跤,怎么会一边叫“糟糕”,一边却感到喜欢呢?参与的学生很多,纷纷举手发言,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锻炼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兴趣。
  三、重视朗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语言能力,就是让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文字的技能。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就是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一篇语汇渊博、语言优美的文章如果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的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不读或读得不熟,就很难把作者的语言学到手。心理学认为,熟读成诵就是对文章反复感知的结果,经过大脑的同化,在进行语言交流和表达时,就能够准确的再现和进行矫正。
  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借助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我发现我们这里的学生早读课的时候,全班学生都在认真朗读,并且读书声音很大,但是大部分都是在“唱读”,没有感情、语调平平,语速快。所以,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例如,在教学《春晓》这首古诗时,先听录音范读,边听边感受诗中的意境,接受诗歌的熏陶,学生对古诗的感情基调有了认识后,再让学生对照朗读,老师再进行启发辅导,这样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朗读的方法很多,可以开展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来检阅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区别的,有的学生能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却读得枯燥无味,我便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为学生创设练习说话的机会
  皮亚杰曾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备自己真实的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参与各种形式的语言交际活动中。教学中,我借助课文内容创设了学习语言训练的情境,以语言实践活动来代替语言的繁琐理解。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学习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而且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课文语言。经常反复的读和背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使自己所学的语言得到充实,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尽量在每篇课文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自己也成为语言训练的参与者,充分重视起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学完《猴子种果树》这一课时,我来朗诵猴子的心里想法的句子,全班学生分组来朗读乌鸦、喜鹊、杜鹃对猴子说的句子,最开始还是有小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敢开口说的,怕读错,然后逐渐由小部分再到大部分学生再到全体学生参与到对话中,在一个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完成说话练习,既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学生对于老师借助课文内容创设的情境说话已不再是一件难事了,绝大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这时候,就要求学生脱离课文情境,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将课文语言完全变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一文时,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编故事,说说“如果你是这只获胜的蜗牛,你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吗?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呢?”“如果蜗牛没有参加比赛,那么他现在的样子会有改变吗?”学生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蜗牛太骄傲了,不思进取,所以没有进步,反而退化了。无论哪种答案,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逐渐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反应也不同,有的学习速度快,有的反应比较迟钝,我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指导与点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速度比较慢的学生,我采用最多的就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来增加学生开口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面积的说话训练,虽然还是有小部分学生没有达到预计的目标,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语言的时期,在班级里,同桌互助、优生带学习较薄弱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提高,从而也提高了全班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知道他所掌握词汇的多少,所以要想口若悬河,就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而掌握大量的词汇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虽然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有限,但总比没有好,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对于好词好句的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段,趁着学生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背诵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他们的脑海里装进佳作诗词,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使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沟通起来,促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优美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农村小学的孩子不像城市里的孩子阅读面那么广,随时可以借助电脑网络来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电脑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就限制学生的阅读面了。我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讲课和辅导时,力争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将课堂上的普通话氛围营造起来,同时,对优秀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树立一些讲普通话的学生榜样,让学生在“说”中树立信心。二年级的语文课文大部分篇幅短小,故事性较强,课堂中,我把读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在按照故事情节复述,对于较难理解的词语都进行提示,增加学生对课文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在学习《谁的本领大》一课时,让学生讨论“你认为风和太阳到底谁的本领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觉得他们各有各的本领,本领都很大,于是在课文学习结束时让学生想象发挥:“如果你是太阳和风其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通过这小小的讨论,让学生不光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加深,语言表达能力也渐渐增强,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文字,加上积累的好词、好句,有时候学生的妙语连珠,常常使我感到望尘莫及。
  口语表达的能力,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训练,还要把空间拓展到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常说,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是因为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的语言实践中才能使用,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提高。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有关口语交际方面的知识,毕竟是理论的,只有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再者,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机会和各种各样的锻炼形式,它使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农村的小学生其生活的环境缺少练习说普通话的机会,即使他们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其语言也夹杂着大量的方言,极其不规范。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表达。比如开展课外活动时:把学校操场作为开展活动的场地,开展童话故事、朗读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在这样一个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们都能够毫无拘束的“说”起来。这样也考验了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又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舞台。另外我总是鼓励学生在课外、学校外用普通话来进行交流,同学之间说话也要用普通话来交谈,刚开始开口说肯定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说的次数多了,说话也就不会那么怯场了,和老师打招呼也会使用普通话来说了。正如刘国正先生说的“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语言的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我们都知道,日常生活是学生运用口语最广泛、最频繁的领域,生活中的与人交往,接人待物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语言,语言能力的提高也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比如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想了解一下这里,从这个地方的表面去了解它,肯定是不全面的,只有通过与人的交流中一点点去认知了解。家里来了客人要学会如何打招呼,教育学生乐于和别人打招呼,这对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鼓励学生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自然就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新大纲也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们要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让他们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创设各种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操作中积累经验。
  语言学习对农村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小学的教学中,有效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努力拓宽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对于农村的小学生,由于生活的条件和学习环境的落后,要提高他们语言学习的表达能力,是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去用心教育和培养,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那么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激发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孙文超《吉林教育》2008年26期
  [2]张庆《提倡“诵读”》,《小学语文教师》2001年第四期
  [3]《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初探》衢州市教育科研网  科研杂志2000年第四期
  [4]《培养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谭雅静 《青海教育》2012年第四期
  [5]《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07期 占海英
  [6]《语文课程标准》(11版)

  • 【发布时间】2021/7/7 17:07:08
  • 【点击频次】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