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案例整合

 

【作者】 韦选英

【机构】 广西百色市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伴随着新课改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融合逐渐成为了课程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但是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之一,更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机遇。可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尤为迫切。
  【关键词】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融合;案例整合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高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课题,为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注入了活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举措。它的迅猛发展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作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因此,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内容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探求创新,再现知识发现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显然,仅以记忆储存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育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方法,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如在本文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新课的引入是通过观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状物体的图片,使学生对椭圆有一个再现的过程,以引入新课。这样,首先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并且愿意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强感官效果,再通过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本文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用动画演示椭圆的画法(如上图):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学生既感到新奇,同时也容易理解椭圆的定义,为后面椭圆方程的推导打下基础。
  3.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本身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内容是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也就是教学重点。如果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不求创新,则难以突破教学难点,也难以突出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片、图形、动画演示等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等方面的不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如本文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的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突出重点的解决办法是用模型、动画演示椭圆的画法,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所以,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4.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思考、分析、解题、归纳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本文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将椭圆的标准方程归纳(引导学生归纳)为表格。
  三、信息技术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有人认为,既然信息技术这么好,那就用它来代替传统的黑板模式吧,行不行得通呢?答案是不行。信息技术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并不是每一节课非应用信息技术不可,这样容易进入用计算机代替黑板的误区,因为有些内容用黑板演示效果更好,更利于学生学习,所以,我们应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如本文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图形抽象,对初学者难于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起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动态的作图过程,如本课椭圆的画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椭圆的形成过程和规律,进而容易得出椭圆的定义和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那么什么内容适合应用信息技术呢?通常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讲清楚并且抽象性强的内容,用计算机演示比较合适,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以下内容适合应用信息技术:1.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如:函数及图象;2.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如:点的轨迹、向量的平移等;3.平面解析集合和立体几何知识,如:椭圆知、抛物线、双曲线;4.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如:数形结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的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在摸索中不断发展、改进,逐步使我国的课堂教学走向科技前沿。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下,为我们的祖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俞雪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44):137.
  [2]刘雯文.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融合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13):30.
  • 【发布时间】2021/8/3 19:06:17
  • 【点击频次】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