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物理新课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作者】 韩乃平

【机构】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个方面构成”,新课程标准凝练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加澍老师曾把物理学科的教育价值精辟地归纳为实现三个转化: “即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体知识和观念; 把前人从事智力活动的思想、 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 把蕴含在知识载体中的观念、 态度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 其中, 第一个转化的目标是形成物理观念, 第二个转化的目标是培养科学思维, 第三个转化的目标则是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 而科学探究既是学生要掌握的一种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实验能力、 论证能力、 交流合作能力等) , 更是实现以上三个转化的手段和途径, 自然地渗透在三个转化之中, 且始终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之中。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情境的创设” 的教学建议。“新课标” 在教学建议中提出: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情境的创设” , 并指出: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 若把物理知识比喻成“盐” , 则教师创设的情境就是“汤” , 盐只有溶于汤才好入口, 知识只有融入情境才好理解和消化。 由此可见, 知识的情境化是知识活化并转化为素养的必经途径。 实施情境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策略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据教学目的, 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真实、 生动、 具体、 形象、 适宜的场景或氛围, 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 行为体验, 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理解知识、 建构意义。 把知识还原到情境中, 会使学习者直观感受到知识的原始形式, 增强感受力, 也同时增强理解力, 甚至还会增强创造力。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教学课堂中, 情境教学将会被广泛地应用, 它必将对物理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 情境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 把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对知识主动接受的过程, 让学生自主建构物理观念。第二, 情境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产生丰富的附着点和切实的生长点, 使物理教学转化为物理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第三, 情境极大地增加了物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让学生经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并从中积累大量经验,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的关联“会用物理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提高把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进行联系的自觉性, 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总之, 物理概念与规律只是核心素养的媒介和手段,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 “情境是沟通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 沟通知识与思维的桥梁”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挑战和适应能力。 在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素养, 不断完善教学策略,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开展有效教学,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 构建从丰富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的认知路径, 是物理知识通向素养的必然要求。
  • 【发布时间】2021/8/3 19:08:21
  • 【点击频次】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