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物理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 陈宝峰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大部分中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导致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丧失了在物理这一领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有一部分学生看似上课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但通常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物理课堂不够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忽略了物理本身的形象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 有效教学,形象思维,教学策略

  一、引言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形象思维,物理学习开始于学生对客观存在的物理形象的感知,学生以观察、听讲、阅读等形式接受物理环境的刺激,再把与典型物理情境有关的信息进行形象加工后传入大脑,为逻辑思维的加工提供材料,在此过程中形象思维为逻辑思维的运行起着支撑作用。然而,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方面还比较薄弱,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缺乏有效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下几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师如何创设物理情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处理问题以及教师如何设置作业等。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为此我们想要结合物理教学来很好地培养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出以下针对性的策略,如:针对教师如何在创设物理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出了凸显物理情境的生活性与趣味性的培养策略;针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出了用实验、用数形结合法等培养;针对教师如何在作业设置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出了以生活为背景来设置高效有趣的作业策略。
  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的必要性及对现存问题分析
  1、物理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的必要性
  形象思维的过程是思维主体感知客观事物的表象,并经过由表及里的概括加工之后建构意向系统的过程,它的形象性、直觉性、非逻辑性、整体性等特征要求我们通过真实的情境、图形、图像、声音到感觉等各个方面去感知记忆。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研究“各种物质最基本的特性和规律,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及过程,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把复杂的物理文字叙述、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和真实的情境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推理和判断等。因而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塑造是极为有利的和有必要的。所以,我们应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来充分塑造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能力。
  2、对物理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现存问题分析
  大部分中学生感觉物理难学、抽象、难懂,导致对物理失去了兴趣,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思想不集中,不能够和老师、同学很好地互动;还有一部分学生看似上课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但通常不能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的知识比较死板,并且知识点在课后很快被遗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首先,我们大部分的物理课堂不够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未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引发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创设物理情境,凸显物理的生活性与趣味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情境塑造很重要,合理地创设物理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为进行形象思维做好准备,因为形象思维是以外在事物的表象作为大脑活动的加工原材料。然而有兴趣才会有渴求,一旦学生对所创设的物理情境有共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探究、思维。因此情境地塑造得遵循一下几个原则:首先,该情境得来源于生活,从生活需要出发;其次,此真实的情境尽量能在课堂展示;最后,该情境尽量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如果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不仅使学生因视觉、触觉、感觉的刺激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能动性,而且学生在头脑中具备了物理过程全景。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形象思维的塑造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持久性记忆,达到教学的目的。
  3、在解题过程中,提倡数与形地结合
  在物理解题中,要提倡数与形地协同运用,善于将文字或表格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将复杂的物理变化规律用形象生动的图像来表达,这样求解抽象的物理问题就比较直观、形象。因为图形具有鲜明性、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图形的鲜明性容易使学生将它与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并进行迁移;图形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使人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复杂的过程以及各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4、作业尽量要联系生活,增强物理表象的积累。
  物理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是对生活规律的发现,物理学习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物理资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掌握规律、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么我们不仅要使课堂教学生活化、生动化、形象化,而且更应该加强作业管理的生活性与实践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表象的积累,增加他们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一贯秉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遵循知识的来源过程,并注重实践探究,在学生头脑中增加“物理表象的积累”,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物理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不再觉得物理课堂枯燥、乏味,并对物理善学、乐学,达到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 【发布时间】2022/4/12 18:04:43
  • 【点击频次】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