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成创新性教学

 

【作者】 郭海军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我国的教育模式在不断的更新,各科教师也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数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是比较有难度的,实施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是相对困难的。小学教育是启蒙阶段,也是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很多数学思想都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出来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实施创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 营造氛围;自主探究;创设问题;设计练习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因此,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自己可亲可敬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上这位老师所上的这一门课,进而对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创新”心理基础。如果教师教学不民主,就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而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及同学之间和谐、友好、竞争、互助等良好的关系,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打好基础。
  二、提供自主学习时空
  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最大时空,在40分钟内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做到这一点,老师确实较难。特别有人听课老师更不敢实践,担心时间不够用,课堂纪律难把握。在实践中,我认为不是每堂课需要这样做。像操作实践的课型,教师必须给予最大时空让学生独立学习。如我教圆锥体积计算的课中,将全班分成四组,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进行“倒沙”实验,去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活动参与面广,操作实验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得到充分提高。但是所谓的课堂纪律差,40分钟时间不够用是客观存在的。
  三、创设创新性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活动中开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充分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生动、活拨有趣又帮助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形成概念、发展了思维,在操作中应大胆放开操作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认识2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小棒,表示数量2,观察时,学生都能正确地摆出来,我都给予肯定。随后,我又循循善诱地进行点拨:能不能摆出共它形式的2呢?”学生们一听,一只只小手都积极的行动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结果竟然摆出了十几种:“=、>、<、T、+……”在这一操作中,使学生理解了2人含义,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从学具操作中,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从操作活动中吸取经验,思维活动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开发创新潜能
  求异,首先要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让学生从同一材料中去探求不同的答案,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一种方法。如:“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 B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地相距多少千米?”题目出示后,许多学生迅速列式:(60+50)×4=440(千米)。教师微笑不语。此时,有几位学生表示反对:“这题不能做”。不对,这道题的答案有三种可能。经过争论全班学生达成共识:两地距离可能大于440千米,可能小于440千米,可能正好是440千米。
  五、设计多样化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进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练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重练习的直观性。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为主,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有这样的是:某校操场长80米,宽40米,扩建后长增加20米,宽增加15米.求扩建后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很多学生列出:20×15=3000(平方米)。这时教师投影打出示意图,学生恍然大悟,随后借助示意图列出了多种解法。通过直观演示,教师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帮助学生疏通思路,激发学生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尝到了知识,而且使学生感到创新的体验。
  注重练习的发散性。在课堂练习中进行变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防止从单一方面思考问题导致的思维僵化,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的强烈愿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刻理解。如:五年级原有学生240人,其中女生占7/5,后来又转来几名女生,这样女生占总数的15/31,问转来几名学生?如果用一般的解法,仅从女生人数这方面着手,就很难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男生人数这方面想,男生人数没有变化,原来占总数可达8/15,后来因为来了几名女生,男生人数就占16/31,这样学生对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总之,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为课堂教学开启一条广阔的大道。
  • 【发布时间】2022/5/22 10:47:35
  • 【点击频次】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