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作者】 周从吉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周覃社区周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要: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综合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借助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活跃的实践课氛围,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乐趣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树立数学情感。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重点探讨了小学数学活动实践课的实施策略和作业设计策略,旨在贯彻落实双减教育要求,不断塑造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双减”政策的出台,深刻地考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要使学生切实消化所学的知识,又要考虑作业量的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更要追求有深度、广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一、优化课堂教学

(一)情境创设,问题启发

双减要求下,需要教师做到“向课堂要效率”,转变僵化的说教模式,营造趣味化课堂氛围。就以《圆的周长》这一课时的活动实践课而言,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以生活趣味化的龟兔赛跑等情景模拟,让学生观看动态化的幻灯片和故事情节,达到吸引学生实践活动兴趣和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目标。再由教师将起跑线、圆形跑道等知识进行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而然的导入本堂课关于圆的周长相关知识点,其效果不言而喻。

(二)自主实践,解决问题

在遵循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探索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等数学核心素养能力,让学生懂得把数学理论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运用。就以《反弹高度》的活动实践课而言,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学生观看球的反弹视频课件,思考球从高处落下后的反弹高度和弹性问题,并以分数“几分之几”来阐释两种高度之间的关联性。学生在情境化体验、生活化问题以及开放式交流过程中,能够增强实践问题探索热情,发现同样球体反弹时的高度和下落高度有关,反弹高度即便与下落高度有差异,但它们的弹性沒有变化,也就是说两种高度下的分数计数是一样的。

(三)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双减政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数学中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教学,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教师应该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数学学科与生活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科的知识,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而简单,更能够提升数学学科在生活方面的应用。从而实现“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的学科特点。

(四)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多媒体课件具有声音和动画共同引入的功能,能够很好的为学生提供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例如,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中,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

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首先自我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试着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体味学习数学的快乐。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中,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五)反思延伸,实践问题

由于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借助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氛围进行反思延伸,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理解思维。比如针对《统计图的选择》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时,可以将全班同学的鞋子颜色等进行多种统计,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进行对比思考。学生就会发现扇形统计图便于统计百分比,折线统计图便于看出数量变化,而只有条形统计图可以明显看出变化的幅度。

 二、优化作业设计

(一)强化减负增效

在“双减”政策下需要落实“五项管理”要求,针对作业管理,需要教师实现“减负增效”的作业布置效果,要考虑作业的科学分层布置。依据小学高段数学综合的教学进度,要将课后作业设计为分步骤的科学规划布置。比如针对A组优秀生,可以设计深层次的作业任务,起到拔高的作用,对于C组差生,可以设计基础知识作业,让他们逐步建立数学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注重课后实践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综合要以实践教学成效为主,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富有生活趣味的课外实践小作业,鼓励学生从课堂之外的实践生活中去培养数学应用思维,以现实生活的角度去搜集数学问题。比如,在《百分数的应用》课后实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小区老年人活动进行统计,统计出不同活动类型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看看所有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中哪一类活动项目最多,所占比例最大,然后列出统计表“XX小区老人活动比例”。

(三)实施作业评价

为了响应双减政策中的作业管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还应积极对学生开展作业评价。通过作业评价、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奖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强,作业完成效率也更高,进一步强化了数学学习自主积极性。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领会双减教育政策要求,从立德树人、减负增效、活跃课堂、培养兴趣、塑造学科素养等层面出发,积极探寻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实践教学思路,真正体现综合活动实践课的教学效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数学学科实际,设计好数学教学活动。把“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顾金云.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J]. 科普童话·原创,202112):48-49.

[2] 卢方燕. “双减”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2):515.

[3] 王秀芳.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提质策略[J]. 互动软件,20215):2020.



  • 【发布时间】2022/7/15 15:52:22
  • 【点击频次】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