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王 晨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莲花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习散文需要细细品味语言中的字、词、句,还需从整篇文章的视角去分析,从篇章层次探讨文章中存在的奥秘。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当中,我们应该以“章”为基础,从“篇”入手,紧紧抓住文章当中的互文性,从篇章层次去欣赏散文所蕴含的美。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刘勰—《文心雕龙》)。由此可见,相比于字、词、句而言,文章的内部结构具有高屋建瓴的美感。基于学生角度,需要从细部(字、词、句)去品悟,感悟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但是,理解篇章需要基于整体视角。这两种思考模式缺一不可,否则就会有明显的偏颇。通常,我们借助粗线条的分析能够理解散文的大意,但无法从深层次理解结构和意蕴。也就是说,能看到“人人可见的表层”,此外,很多学生将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印在脑子里,认为阅读散文抓住文章表面几个要点就可以了,从而忽视了深层次地分析。因此,本文基于篇章这一视角,就散文阅读教学进行梳理。
  一、将“章”作为立足点 
  “积句而成章”(刘勰-《文心雕龙》),有关章的解释,可以沿用刘勰的分析——“宅情曰章”。他所讲的“章”并非我们认为的自然段,可以简单地认为,“章”比篇小,但又比段大。如果选择一个接近的词来形容,“意义段”这个词相对较为贴切。也就是以某一含义为核心的几个自然段。同一篇散文,有固定的中心思想,同时又包括若干个“子项目”,也就是分观点。每个分观点,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章”
  此外,我们可以将段落进行如下划分:第一,单段落。顾名思义就是某一段落具有固定的中心意思;第二,兼段意,某个段落设计到多个意思,且这些意思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第三,分散段。由若干自然段组合共同表达同一中心意思。分析课文中的散文后发现,如果去掉陈述性散文后,其他散文多为分散段类型文章。从这类文章衔接形态来看,多包括两种,第一是句子的重现。第二是代替指称。以《安塞腰鼓》一课为例,文中使用了大量排比句式,凸显了安塞腰鼓震天动地的气势。但从“章”的层面来看,同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就将几个自然段串联成段落群了。自然段之间层层递进,借助意蕴和气势,完成了升华过程。如果从简单的表层逻辑分析,文章只是简单的视觉与听觉的享受。在文中,“好一个安塞腰鼓”既有衔接段落的作用,又有升华情感,引领读者深层次解读民族艺术的作用。
  二、基于“篇”去思考问题 
  散文的“散”让读者忽略了文章形式,过于强调“文无定法”。但经过缜密思考后发现,散文结构受到古文“起承转合”的影响,甚至能够品味出这种行文的意境。以《背影》一课为例,本文共5个自然段落,猛地读来,感觉是一位友人在耳边絮絮叨叨。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比如第一段,讲述自己已经两年不曾与父亲谋面,上次谋面是因为返回徐州,与父亲一起回乡奔丧。但从文章其他自然段可以看出,为什么父子两人2年未曾谋面,比如“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段),“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第三段),“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第四段),“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第五段),这些零零散散的字句,描绘了父子两人关系“紧张”,尤其是“有朋友约去......”,即便和朋友去游玩,也不想陪父亲。如果了解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家庭关系,就能从整篇文章分析作者情感的起承转合。其实,《背影》一文才是父子冰释前嫌的“融合剂”,当“父亲”读到这篇刊载的文章后,立刻放下了对儿子的“成见”。因此,在阅读散文时,需要基于“篇”去寻找蛛丝马迹,并将文章前后衔接起来。
  三、发挥“篇对篇”的互文性作用 
  我们常说的互文性,是以文本的相互引用与镶嵌构成。简单说,任何一篇文本都汲取了其他文本的精华。就散文阅读教学来看,同样不能拘泥于某一篇文章。在挖掘某一篇散文的章、篇奥妙所在时,需要从其他文章结构中寻找出关联性的东西,进而挖掘出本文的新意。借助互文理论能够解决问题,或者创造出问题。在散文阅读过程中,读者能有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而这种特殊性能够创造出独特的个人感悟。这种“篇对篇”互文,可以按照两个线索进行,第一,以作者为核心,分析作者作品内部的关联性,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在思想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以同类作品为核心,比如:以叙事性散文为脉络,寻找几篇同类型的散文,分析作者如何描写人物角色(形象、举止、思想等),如果是景物描写,则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借助何种修辞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另外,“篇对篇”互文分析,还要考虑到作者创作的出发点,比如:《中国石拱桥》(茅以升)、《苏州园林》(叶圣陶)、《故宫博物院》(黄传惕),这三篇文章均以历史名胜古迹作为描写对象,但是“赵州桥”属于交通方面的建筑经典,苏州园林代表了南方园艺技术水平,故宫则凸显了王权的威严之美。如果找出相同点,赵州桥与故宫博物院具有典型的对称之美。故宫博物院与苏州园林彰显了皇族的奢华,以及对于美的极致追求。
  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题材的文章大约有40余篇。学生们在阅读学习中很难抓到文章的要点,往往只能记住只言片语,即便是背诵下来的散文,也多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好的阅读方法是学好散文的重要路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篇文章的风格入手,同时结合文章的字、词、句、自然段、“章”慢慢分析品味。此外,借助群文阅读,结合篇与篇之间的关系,能有效提升阅读效果,学生们才能从全篇上把握散文,从细部去品味散文,从而提升语文的学科素养。
  • 【发布时间】2023/5/8 11:23:26
  • 【点击频次】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