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探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

 

【作者】 艾俊宏

【机构】 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生活是构成语文教学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将语文教学生活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本文首先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通过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地应用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深化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感悟。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灵活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合理设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下面就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一、结合实际生活,合理导入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文章都来源于作者的实际生活,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导入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时,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导入环节: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些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教材中的燕子、青蛙和蜜蜂又是怎样商量过冬的?以问题设计为主线,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结合起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讨论,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营造生活化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需要老师以丰富的生活情节作为基础,有效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生活化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水平。其中,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硬环境主要指的就是教室环境。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会忽视教室环境的布置,而不利于学生快速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然而,教室环境的布置对老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可在讲桌上摆放几盆花草,或者是利用花草和藤蔓来装饰门窗,又或者在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设置小型的“读书天地”,这样学生便能够在感受实际生活气息的时候掌握语文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软环境”的创设,就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进而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布置教室,教学环境生活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冷冰冰的四面墙,抬头见黑板,低头背文章。如此的学习环境略显压抑、呆板,毫无生机可言。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童年时期,如此的学习环境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改变教学环境,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首先,教师可倾听全班学生对改变教学环境的看法,然后综合全班学生的意见对教室进行重新布置打扮。要打破教室的原有格调,在墙壁上贴上一些花草、小动物、风景等图片,并在黑板四周装饰花边。此外,也可在教室内开辟一个“植物角”,摆上一些芦荟、绿萝、仙人球等绿植,让教室充满生机。同时,可安排学生负责管理植物,并把浇水、修剪等工作详细记录在本子上,在课堂上汇报讨论,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如此的课堂环境中,孩子们的想象力更丰富了,在了解生活的同时展现了个性,提高了综合素质。
  四、教学实践生活化,全面提升素养
  所谓“实践出真知”,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注重教学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比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对我们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同时,在课后也能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感知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可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类自然资源进行调查,搜集资料了解人类对资源的无尽索取,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从而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的意义。此外,在生活化教学逐步深入的同时,教师可筛选一些与生活贴近的题目作为写作题目,让学生写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比如,让孩子种下一颗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写一篇体会在课堂上汇报,让其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开展上述生活化的教学实践,能让小学生在课后实践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使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实现课后作业生活化,巩固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效果,老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老师可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日记,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给学生听。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细心地观察实际生活,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六、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强化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写作占有较大的比重。虽然作文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作者的思想来源于实际生活,所以在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深入体会实际生活,有效避免在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出现讲套话和空洞无物的现象。例如,在学习《我的妈妈》命题作文时,很多学生都会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我的妈妈中等个”“我的妈妈很关心我”等空洞的句子,而尚未通过描述具体的行为和事件来刻画人物。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给学生布置“帮妈妈洗一次衣服,做一次家务”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用心观察实际生活,深入体会妈妈的辛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际观察的过程中言之有物,从而写出更加生动感人的作文。
  总之,语文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一切教学活动只有通过生活才更有效,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就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优化教学,让语文课堂更富有活力,也能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研究生活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黎华玲.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20,25(9):40-41.
  [2]莫桂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20,14(33):126.
  • 【发布时间】2025/5/18 18:27:58
  • 【点击频次】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