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徐正东

【机构】 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庆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一、以情感兴趣培养学生核心修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才能让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以提升。要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以交流朗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要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区,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在地。语文课堂的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科关键能力。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并引导学生学会多途径解决问题。要通过讨论和交流,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质疑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发展与提升。语言实践和感悟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教学中,通过采用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引领学生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人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心中流动的情感。
  三、以科学评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口头评价具有直接性与快捷性优势,而且富于情景表现力,易于使教师进行价值引导以及情感渲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应当与课堂教学相始终,从而为促进学生兴趣提升服务。要将口头评价同更具稳定性的书面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发挥更大作用。而在进行书面评价时,则要注意语言的积极性,多鼓励,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使之有更大热情进行后续学习。另外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使其主动了解自身优势及不足;同时学生同伴评价,能够基于同龄人的视角达到能力审视效果;而教师评价会以富有鼓励色彩的语言对学生表现加以说明,其科学全面的总结依然具有难以取代的优势;关于家长评价能够从家庭角度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给予提示,形成与课内评价的良好配合。 
  四、以文章内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程上的具体体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最后,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品质气质和良好的语文品质,以及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要重视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 【发布时间】2017/9/7 9:40:24
  • 【点击频次】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