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小学数学计算的有效教学

 

【作者】 陈国贤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陡箐镇马场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但说起“计算”,人们就常与“枯燥”、“机械重复”联系起来,这是由传统计算教学上的缺陷所造成的。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持久,枯燥单调的练习,使他们的大脑长期疲于“数字运算游戏”之中,即使能完成大量的计算训练,达到预期效果,但也只是重复、强制性识记所形成的结果,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就如同早餐的搭配,每天吃着同样的包子,时间一长,就会产生“闻着都想吐”的现象。新课标提出:计算教学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因而,把计算训练融于各种不同的情境中,通过情境和练习形式的变换,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大量计算练习过程中所造成疲乏,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口算训练
  口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口算也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提高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应注重口算方法外,还应注重口算训练形式的多样性,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探讨,以下提出几种训练的方法,仅供参考:
  1、情境式口算训练:把口算训练融入到各种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或童话情境中进行。例如把口算题融入到在商场内购物、自己动手策划组织活动等的情境中进行训练,既保持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体现了计算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听算式口算训练:不出示口算练习,取而代之的是由教师口头读题,学生只需记录结果,然后汇报、对照。这样,既可提高了学生的专注程度,也使学生自然地投入到口算训练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口算训练方法。
  3、视算式口算训练: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由教师直接出口算卡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回答出结果。
  4、编题互检式口算训练:在师生共同完成新知识点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出相应的口算练习,然后让喜欢的同伴或朋友回答,或任意指定同学回答,这种练习具有挑战性和娱乐性,学生在编题过程中既要掌握新课的知识点,也要综合运用过往所学的知识,在判断同伴回答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同伴互助,既体现了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使口算训练与情感交流相结合,达到“知”“情”交融的效果。
  5、限时记忆法口算训练:这种训练的形式指的是教师课前用课件制作出一系列的口算练习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出示,让学生默记题目与题号,然后再凭记忆把题号与结果记录下来。例如:用课件一次出示10道口算练习,规定学生只有20秒的看题时间,时间一到,马上遮盖题目,让学生凭借记忆写下题号与答案。教师在训练前可适当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如记忆力较好的同学可先全览题目,后口算结果;记忆力及计算水平欠佳的同学可以边看边算等)。这种形式可以配合竞赛的方式进行,所记题目数最多且答案准确的胜者,加以适当的奖励。这样的口算训练形式具有较高的挑战性,也符合小学生好奇心重、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学生普遍反映出较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难度。
  6、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算竞赛。如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口算抢答训练,还可以采取一些较常用的方法,如“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等常见的形式,以增加口算练习的可操作性。
  总而言之,不同的形式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且都使学生对口算训练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估算训练
  估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它具有快捷、实用、相对准确等特点,估算能力的好坏反映一个人基本的数学素养,所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估算”。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就要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灵活运用多样的估算训练方法,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觉运用估算,强化估算意识。
  1、综合实践活动训练法。为了使估算更能突出其实用性,在估算训练中可利用学生身边常关注的事情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估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估算的背景,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什么情况要适当多估一些,什么情况该小估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更应让学生运用估算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进行预先估计、策划,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估算水平。为此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①在你和家人到饭店吃饭时,参与核对菜名和相应的价格,并估算总价,最后与服务台提供的单子比较估算的精确度。建议写成数学日记和同学交流。②学校组织春游,参与设计消费方案。③做“家庭财务总监”,统计家庭一个月的收入与支出情况。④估计家庭书架的图书或学校图书室藏书量。⑤如果一位同学一天节约一粒米,全校同学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米?⑥估计某份报纸版面的字数等的形式。
  在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必“在意”学生估算的答案是多少,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浓厚的兴趣中学生思维火花的绽放。在教学经常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同时还增强了例题的功能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一举数得。
  2、求异思维情境训练法
  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使学生不依常规,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在结合估算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独特的解题思路,寻求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
  例如,把一个底面积为31.4平方厘米,高为4厘米的长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底面积为15.7平方厘米的圆柱体零件,这个圆柱体的高是多少厘米?这道题可以这样想:圆柱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圆柱体的底面积是长方体的15.7/31.4=1/2,那么,圆柱体的高则是长方体的2倍,即4×2=8(厘米)。这种方法非常简捷,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较强的估算能力,才能很好理解与掌握它。
  估算能力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特点,因而估算能力的培养并非轻松之事。除了以上教学策略,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知识,有较好的心理基础(扩大视觉广度、建立整体运算的表象等等)。我们期望“基于估算的计算策略”能成为学生自觉而明智的一种选择,使学生感受到:“当我们从事某些工作时,应对所从事的工作预先作估计或事后评估、检测,以便采用较好的办法把事情办好,即使出了偏差也能自己发现而加以补救”。
  三、笔算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入门的向导”。
  笔算教学的内容是培训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的一环。因此在笔算教学时,教师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1)改变传统单一的笔算训练形式。
  笔算训练最容易使学生产生烦燥的情绪,如何化解这一对矛盾?通过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使学生消除对计算的抗拒感,从而减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采取如下的训练形式:①音乐调节法:学生在紧张的计算中大脑容易疲劳,因此播放学生喜欢的、轻柔或轻快的音乐来调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计算训练,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②文字表述法:用文字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这一环节在计算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笔算训练时,应重视让学生读出(包括默读、齐读等的形式)混合运算的算式这一环节,切不可为节省时间而直接让学生进行计算。③变式法:在学生认识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让学生随意增减括号,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通过计算验证、对比,深入理解运算顺序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法:对部分计算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完成,还可以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交由有能力的学生组织完成知识点的教学。利用生对生组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笔算竞技场”、“数学小医院”、“快乐小火车”等常用的形式进行笔算训练。
  (2)创设动手“做”数学的情境,训练计算,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运用多元智能综合感知,才能实现“智力”与“非智力”的统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全方位参与,帮助理解算理。如教学“笔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进位)”,例题是36×2,最简单、省时的方法是直接列竖式教给学生“二六十二,二三得六,六加一得七”,但倘若这样教学的话,“为什么要进位”“怎样进位”这些问题对一些学生来说,就成了谜,而这恰恰就是本课的难点。如何突破?可以设计了师生共同摆小棒这一操作情境:用小棒上下分别摆出1个36后,学生直观地看到左边共有6捆(60根)小棒,右边共有12根小棒,可把12根里的10根捆成一捆,进到左边的6捆里,得7捆……通过这样的一摆、一捆、一放,在学生头脑中就形成了进位的表象,直观地理解了进位的方法,为以后自主探究“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打下了基础。
  (3)让学生于自主探究的情境中,掌握算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灵世界特别强烈。”数学教学中常运用到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从而使知识得到延续和发展,这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例如:五年级上册的“解简易方程”,由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所以每节课都可以启发学生抓住知识的联系或者类似、相通之处,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规律,大胆探究,自主尝试。当他们发现自己独立探究出来的结果与例题一样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充分感觉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当他们始终计算不出来或计算有错时,心理上就处于“愤”、“悱”状态,急切地想知道应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这时候教师的点拔、指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渐渐地,他们探究的意识越来越强,常会主动自学新的计算内容,所学的知识越来越系统,迁移类推的能力也开始逐步提高。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必须以丰富的训练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体验计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计算训练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他们主动地把计算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7/9/7 9:40:42
  • 【点击频次】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