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作者】 赵国芳

【机构】 贵州省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语文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学环节的第一关——课堂导入,对于整堂课的成与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合理、有趣的导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导入;科学性;合理性;启发性;
【正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吕淑湘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精彩的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语文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学环节的第一关——课堂导入,对于整堂课的成与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合理、有趣的导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讲究艺术、方法。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温故引新法
  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设计这类导语,一般多用于知识短文的学习以及相关课文的教学。如在学习《致橡树》时,有一位优秀教师这样设计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树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这则导入语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又能随势导入新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了以旧带新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释题激疑导入法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直接开门见山设疑,这样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但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的问题要“牵一发动全身”。在讲授《拿来主义》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拿来?怎样拿来?从而使得学生不仅从整体上了解了学习目标,也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我们应该从这篇文章中拿些什么呢”?又一次引发学生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激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学好每篇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雾凇》这篇课文时,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吗?我国有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还有就是吉林雾凇(板书课题:雾凇)。前面三大奇观都在我国的南方,而吉林雾凇则在我国东北的吉林。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脑子里会产生哪些问题,会有哪些想法?”导入之后,就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初读感知课文。
  四、情景导入法
  上好一堂课,有时也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反应,使其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
  ①、用音乐导入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用适宜的音乐导入新课,对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大有裨益。学习柳永的送别词《雨霖铃》,我播放了《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远》。“动人心魄的旋律,诉说了一个永恒的爱情故事。而本文的恋人离别,也表现了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
  ②、激情导入
  老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老师,您好!》这首诗歌,教师这样导入:“自从跨进学校大门,老师就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他们教我们读书写字,我们唱歌跳舞,把我们引入科学的殿堂,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的学习生活。《老师,您好!》这首诗歌就把我们要对老师说的话说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认识一下作者眼中的老师,体会一下作者对老师的感情。”学生们听到这样的导入,不用老师多讲,他们就已经对教师充满了敬意,就会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来颂读这首诗。
  ③、实物导入
  利用实物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出示徐悲鸿“奔马”图几幅,把放大的课本插图也一起出示,鼓励学生欣赏讨论。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徐悲鸿的奔马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徐悲鸿绘画技艺为什么会如此精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它会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然后教师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让学生齐读课题。这样导入揭题就让学生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徐悲鸿这位画家充满了敬佩之情。
  ④、运用多媒体导入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手段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更具优势。无论是音乐、录像,还是幻灯投影、录音,都能短时高效地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所需要的特定氛围。所以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一位老师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来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深沉、豪迈的的乐曲将学生带入雄兵鏖战、烽火连天的战争气氛之中,周瑜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雄浑的旋律和波澜壮阔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苏轼词风豪放的特点,又使学生顺利进入课文情境。
  五、学生参与法 
  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探讨的问题。学生不参与课堂,务必导致懒于思考。而懒于思考也必将导致语文素养难以提高。所以一堂的课开启大胆交由学生完成,也是一项可以实施的方案。比如一位老师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由于许多学生并未读过《红楼梦》,而读进这篇文章必须要详细了解贾府的人物关系和所选内容前后情节,所以便将这堂课的导入交由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让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为其他学生讲解人物关系及大致情节。同学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声音,更具吸引力,他们也听得更专注。同时,还给了上台发言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还有名人名言导入,谈话导入、诗歌导入、猜谜导入、对联导入等等,但在设计运用导入法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具有艺术性。有趣、诱人的导入方法,可以引领学生把注意力专注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上,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2、注重科学性。教师设计导入的根据是教学内容。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讲究适应性。导入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让学生反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追求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总之,语文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而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还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
  • 【发布时间】2017/9/7 9:41:01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