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有效预习——引领高效课堂

 

【作者】 李 琼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习惯,提高其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前期准备,就没有高效的数学课堂。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发预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预习效果的关键。在预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养成预习的习惯。
  ⒈及时评价预习过程。
  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如《认识钟表》一课,经过课前的预习,一开课我就说:“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学生说,我板书。我接着问:“你们都预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学生纷纷回答,如钟面上有哪些东西,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等等。然后再让学生说说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提出不知道每个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不知道怎样看时间等问题。每次我都将学生自己没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简单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我将新知识逐一地让中、下生到黑板上讲述,让学习优秀的同学给予评价补充或是纠正。我就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疑问”的数量与质量,讲解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出评价。这样的课堂,学生想得多,说得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个性发挥得充分,他们体会到了预习给他带来的荣耀,再也不把预习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事了。
  ⒉充分利用预习结果。
  学生是需要被肯定的,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预习的结果,他们才会觉得预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才会乐意去做,并能长久地坚持下去。如在《克和千克》这一内容的教学前,学生进行了预习,带来了1千克重的物体,并在商场了解了一些物品的重量。课堂上,我直截了当地问:“你知道哪些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有的说:“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有的说:“我知道他们是重量单位。”还有的甚至能说出1千克就是1斤。当我请他们拿出1千克重的物品,并向其他同学介绍你所带的1千克的物品的个数时,同学们的表现更是踊跃。有的拿起苹果说“1千克苹果有5个。”有的说:“1千克的橘子有8个。”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人人都有话说,脸上洋溢着的分明是成功的喜悦。有了这样的体验,预习就已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了。
  ⒊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数学像语文一样,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遇到疑问,要鼓励学生自己看书,查阅有关资料,试着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放到课堂上,大家进行讨论,这样,学生才真正地成了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讨论中,查过课外资料的同学就可以大显身手了,这种成功使他们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价值,引来同伴羡慕的目光,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加入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预习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多媒体有丰富的信息可供学生查询、收集。其次,多媒体能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形象而又直观地揭示出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编码》的教学时,可布置学生主要预习的任务就是(1)上网查找资料,收集身份证号码、邮编号码、银行卡号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2)(选做题)试着用数字编一编自己的学号。学生利用网络,既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又让学生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素养。
  二、掌握方法,学会课前预习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先学是合理的抢跑”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为主动,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让学生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总体上感知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示出来,并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我们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比如在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找一些具体的物体和一些图形的例子说说长方体有几条棱、几个顶点、几个面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1)看懂例题,认真阅读书中出现的例题,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地解决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学得更广。(2)总结算法,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在预习中要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达到算法的优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数学复习课的预习。
  (1)回顾整理。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2)强化练习。练习是数学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练习的设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积极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两组练习。第一组练习:a. 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8厘米的包装箱,它的体积是多少? b.包装一个棱长为12厘米的正方体礼盒,至少需要彩纸多少平方厘米?第二组练习: a. 做一个长80厘米,宽70厘米,高60厘米的电视机套(没有地面)至少要用布多少?b.工厂要建一个长30米,宽25米,深2米的水池,需要挖多少土?提示学生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通过完成上面两组对比练习,能较好地掌握表面积和体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联系和区别。(3)归纳总结。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还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解决生活中其它问题。这样的预习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三、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我认为: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分成这样几种:(1)教师参与式,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预习讨论,并给以正确的引导;(2)教师检查式: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对于重点预习的知识也可以检查全班学生的预习作业;(3)小组汇报式,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放手给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去检查,然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向教师汇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课前或课上汇报)(4)考察式,就是学完同一类知识以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其中一课的知识点编排出考查题,在数学学科活动中让学生分析解答,以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什么水平。这样,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要想让学生会学数学,首先应从课前预习开始。“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课前预习,能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令人激动的精彩;有效的预习,能引领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 2005年第8期
  [3]《让学生学会预习》 刘凤英
  • 【发布时间】2019/12/10 15:31:11
  • 【点击频次】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