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构建学校人文性管理的有效机制

 

【作者】 何方正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龙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有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前提与保证。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在管理上应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去管理学校: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人,用“四真”去感化人,用尊重与信任去赢得教师的支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关键词】 学校;人文管理;正气;信任

  学校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即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管理中突出人文性。
  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计划、制度、检查等手段,有效的利用学校的人、财、物等管理对象,实现并完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如果学校领导死板的套用制度来监督管理教师,就使人退化为制度的奴力。即只知道服从,没有了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胜于物质利益,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下的新理念。
  一、用正气管理人,用人格魅力影响人
  《论语》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孔子告诫领导者必须要培养正气,品行端正,谨慎从事,以身示范。领导是下属的榜样,他的举止言行,音容笑貌,喜怒哀乐,直接影响到下属。如果自身的行为规范得体,即使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师也会自然地效法他的行为,走正道,做正事;如果他自身行为不正,胡作非为,即使制度健全,教师也不会执行。所以用正气管理人,具有说服力。
  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决策者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学校领导,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如即使看见地上一片纸屑,领导也当着师生的面捡起,以此来带动影响全校师生。坚持公正无私,不带偏见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在工作安排、评优考核、晋级升职等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每位教师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使整个教师群体有一种大家都是“一家人”的感觉。实践证明。具有高尚人格的决策者,才能使教职工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才能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的管理好学校。
  二、信任是管理的最强力量
  学校领导要做到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的特点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办好学校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教师我行我,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因此,学校领导将工作交给教师,就要充分的相信他们,让他们放手去做,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四真”是学校领导必备的管理技能
  有心计的领导者要做到“四真”:即心真、口真、眼真、耳真。心真就心地真诚,不虚伪,纯净无杂念;眼真就是能正确的认识身边的人和事;口真就是对身边的人和事不乱说,不随便发表议论;耳真就是不去听邪道传闻。现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有机体,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信条、人生理想丰盈博杂。身为学校领导,除了做到“四真”外,还要把各种人团结起来,尤其是有能力、有才华的教师,使他们拧成一股绳确实不容易,但只要领导能尊重教师人格,尊重个性,理解教师,就能和教师搞好团结。
  四、深入师德学习是树立服务意识的保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师德高尚的老师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爱学校、爱岗敬业。做为农村基层学校,由于师资缺乏,条件艰苦,再加上个别教师服务意识不高,难免产生一些消极的工作态度。因此,笔者在工作中倡导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利用每周的例会,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村教育事业服务的意识,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五、尊重、关爱教师是学校人文管理的精髓
  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因此,最有效,最灵验的管理方法就是学校领导对教师劳动的理解和对教师人格的尊重,要同教师建立同事之谊、手足之情。首先要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二是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与教师建立起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当教师遇到烦恼时,当教师生病住院时,当教师家有婚丧喜庆时,学校领导都要上门关心慰问和祝贺,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领导的关爱,他们对工作就会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他们的积极性和才华才能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
  六、团队建设是学校开展工作的助力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校长留给学校最重要的两样东西是: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培养一种好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上,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精诚合作、认真规划,让年轻教师充分展现创新实践、科学教研的能力,也让老教师发挥经验丰富、勤恳塌实的作风,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积极培育一支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在人文性管理下,多年来,笔者学校的几位老教师爱岗敬业,模范遵守学校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处处关心、帮助中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中青年教师不怕艰苦,勇挑重担,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验,事事尊重老教师的意愿。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学校的管理富有人情味,领导和教师关系融洽,布置工作从不相互推诿,遇到难题总是群策群力。实践证明,领导尊重教师,平等待人,团结班子成员,集思广益,求真务实,就能开展学校的每一项工作。
  七、建立学习型组织,树立群体观念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教师管理大致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管理教师”,注重“制度加控制”,建立细致而完善的规章制度,以此要求教师;第二层面是“开发教师”,将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培训,科研等方式提升教师价值;第三个层面是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为目标,将学习加激励纳入学校管理,促进教师自我发展,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使之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从而体味到教育创新的无穷乐趣。在当前课改全面推进的时期,学校要得到较快发展,校长就得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而培养大批学而不厌的教师,使他们具有课改新理念,能适应课改教学的新要求,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要培植学习型组织,校长首先就要注重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作风的培植。一个集体有了统一的观念,才能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意志,才能万众一心,否则就会思想涣散,一盘散沙,因此,校长要通过大力提倡、培植、宣传形式,形成学校的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树立良好的校风。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有法,但无定法,学校要构建人文性管理的有效机制,学校在制定各种制度、方案时就要体现出人文性。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公平公正的执行,办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
  • 【发布时间】2019/5/7 8:39:25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