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作者】 王 颖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红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自古以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的私塾教育,学生就是在先生的带领下吟诵《四书》《五经》。2011年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1至6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高声朗读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也利于加深对课文的记忆。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的现象已经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课文的理解分析上,很少做示范朗读,往往用多媒体音频来代替。学生的朗读情绪不高,对朗读不感兴趣,羞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朗读才能。为什么语文的朗读教学越来越被忽视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与内容,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概念掌握,而是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信息加工水平,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地实际的锻炼进行水平提高。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首先就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用于朗读的课堂时间,而是匆匆地进行几段内容的朗读,教师也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使得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其次,学生缺乏明确的朗读目标与朗读任务,常常在教师的安排下机械的朗读,例如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并不知道自己要通过朗读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使得朗读过程失去意义。最后,教师对学生朗读指导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给学生进行科学性、技巧性的阅读技能指导,无法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真正提高。 
  1、教师专注考试,重视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的教学越来越倾向于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而朗读是无法通过笔试进行考核的,自然就被打入了“冷宫”。语文阅读课上的朗读教学,往往不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朗读欲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是为接下来教师对课文进行解析服务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 
  2、教师能力匮乏,疏于指导 
  现代教师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才踏上了教师的岗位,在这层层选拔的过程中,没有对教师的朗读水平提出要求,教师自然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朗读训练,朗读水平欠佳。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都不高,又怎么敢于在学生面前做示范朗读呢?所以,教师只会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要有精神,有感情,因为教师自身也不知道具体的朗读要求是什么。遇到诗歌等必须要示范朗读的文本,就用音频来代替,但音频朗读是没有生命的,它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针对性指导,所以教师的示范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学生缺乏锻炼,羞于朗读 
  教师弱化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导致学生丧失锻炼朗读的平台,朗读水平普遍不高,必然没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身的朗读能力。如此恶性循环,学生的朗读水平越来越糟糕。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会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髙,教师对朗读教学越加不重视,学生的朗读情绪越加低落。 
  4、读后评价空洞,流于形式 
  在课堂上,当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做出的评价无非是“读的棒极了”“读得很流利”“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有气势”,等等,这些简单而笼统的评价,空洞无力,缺乏有效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流于形式,而学生在朗读时应该如何把握节奏的快慢,如何做到轻重缓急,如何控制自身情绪等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二、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增加朗读学习的时间 
  教师若想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提高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个体系里面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学校应当勇于创新,打破以往所秉持的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让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来带动小学生的朗读学习,创新和优化朗读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在时间上对持续40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合理的分配,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给学生准备大约5到10分钟的时间用于朗读学习,学生可以开口大声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将个人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进行完美的结合。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苏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这一章节时,可以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利用5分钟的时间,使用朗读的方式把刚刚所提炼出来的文章的主题思想整合到这篇课文当中,并通过个人的朗读行为对所学的语文内容进行升华,给学生一些比较明确的朗读学习提示,并使用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进行语文朗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朗读教学的质量进行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灵活地运用多元化的朗读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朗读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学习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多开展各种类型的朗读活动,并按照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自愿地参与到课堂上的朗读学习当中,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1]。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运用表演朗读法进行朗读教学,引导学生一边进行表演,一边进行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来更好地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课文的中心思想加以理解,而在讲解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时,教师则可以运用情境创设法来进行朗读教学,鼓励学生在朗读完《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之后,主动举手起立,并向其他的学生描述庐山的美丽景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真正成为朗读情境的创设者,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使用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是最积极的内部驱动力。如果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算教师不提出任何要求和任务,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使用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应当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朗读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教师应当利用朗读来促进学生和课文进行交流,使学生可以全面感受到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有了收获以后自然会更愿意进行朗读。教师在平时的朗读教学当中可以多利用图片、录音、视频和歌曲等多种教学途径,给学生们创造出一个非常真实的立体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小动物们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小动物们在做什么,然后按照每个图片及动画中的意思去课文中一边朗读,一边寻找,在图片和动画的帮助下,学生会产生令人惊奇的朗读积极性,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得到了激发[2]。总而言之,朗读作为一种有声音的语言艺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至关重要,朗读的水平会直接影响一名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循循善诱,精心设计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充分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从不读到愿读,从愿读到会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的语文朗读训练缺少系统性的朗读技巧培训,对学生的评价与指导不到位,缺少思考性与多样性。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以身为范,进行系统性的训练,注重朗读的多样性与思考性。
  • 【发布时间】2019/5/7 8:42:30
  • 【点击频次】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