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浅析

 

【作者】 陈多强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计算机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我国遍地开花。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和信息技术的联系。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主体;师生关系;备课

  当今社会信息科技发展迅速,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与生活的需要。然而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创新性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课时少,课程时间间隔较长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增强课程的创新性,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课程,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夯实基础是我执教的追求。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既不同于以往的小学计算机课程,又有别于小学数学、语文等传统课程。其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共同决定的,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是集知识与实践于一体,具体特点如下:基础性:如同传统课程中的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在当今信息时代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位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相关研究表明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以往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伴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更迭,软件亦将处于不断更新换代的状态。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科学技术将处于高速发展和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学习到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并尽可能的对其长远发展起到作用,而不至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很快过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信息素质角度出发,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定位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性与整合性: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便是其广泛的应用性,课程的核心目标便是培养学生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面对的考验不应该是一张张枯燥的试卷和繁杂的术语、概念,而应是如何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与其他课程相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其涉及众多学科的知识,例如数学,电子学、信息论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实现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培养其他学科的素养。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天性活泼,喜欢那些趣味性强的事物,兴趣越浓厚,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效果自然越好。因此,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教师都要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与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整个教学过程“趣味盎然”。
  二、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学方法是否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其能够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将所要讲解的知识全部灵活掌握,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注重学习方法的使用,才能上好小学信息课程。
  1、充分的课前准备
  良好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开端。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内容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进行备课时,除了要做好其他学科要注意的“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明晰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等要素外,还应做好上课机房、相关软件、网络和教学素材等方面的准备。机房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对机房的教师用机和学生用机进行检查,确认网络是否通畅,教学控制软件是否能正常使用,当前教学所需软件是否完成安装等;其次,要检查本次课程所需的教学素材是否齐全,以免占用上课时间进行准备,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每个环节所需要的资源,以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注重课堂练习
  对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课堂练习辅导环节富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部分教师守在自己的教师机上进行操作或是在机房内漫无目的地踱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练习辅导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练习情况上,走到学生跟前,发现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或者出现个别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对于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3、注重课后小结
  较其他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少,间隔时间长,于是,很多教师就将所有的时间都分配在教学和学生练习上了,往往临近下课时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本次课的内容,忽略了课堂小结。造成学生还未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整体认知,就已经下课了。由于课时间隔较长,等到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一堂课讲的内容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每一堂课的结尾留一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还可以留一些小作业,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的时候,让学生下次上课时提交一份课程表;在学习“画笔”时,让学生制作一份节日祝福卡片等。
  三、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执教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授课活动围绕着教师开展。教师传授给学生信息课程知识是以口头传授为主,学生只需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孩子的学习状态很差。随着新的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执教理念,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保驾护航。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且没有能力去辨析自己学习的目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主要从是否感兴趣这一角度出发。如果学生感兴趣,就会积极学习,反之如果学生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不认真学习。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的主要手段,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影响其对该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程度,这就是“爱屋及乌”心理的影响。
  总的来说,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能十分方便地使用多媒体,拓宽教学的渠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尝试,建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训练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敏感度,培养学生求真求知的科学精神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熊开武.小学信息技术“主题+自助”式学习的构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07期
  [2]刁金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36期
  [3]曹国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50
  [4]高红霞.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山西教育(教学).2011(07)
  [5]奚彦.谈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20)
  • 【发布时间】2019/7/22 17:25:34
  • 【点击频次】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