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心中存“惑”

 

【作者】 陈明军

【机构】 黑龙江省依安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对于学生来讲,成绩是其对一阶段的知识获取的评测。哪怕成绩不是很理想,也可以通过调节学习方式,或是自身的不断努力去改善和弥补,但如果最基本的渴望知识、追求知识、获取知识之心都不存在,才是最令人害怕的。早在唐代,韩愈就在《师说》一文中提出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一位学生,若心中无“惑”,还何谈学习进步。如何使学生心中存“惑”,便成了当代教育工作者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语文这一科目而讲,以本人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经验与亲身经历,总结出了以下几条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设悬念、增趣味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自觉地参与。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适时巧设悬念就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前,我进入教室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就坐在这里不要走动”,然后我将特地准备的橘子给同学们发了下去,学生们充满着好奇,“惑”心已起,“上课为什么要发橘子”,我的回答是“等学完了这篇朱自清的文章大家就都明白了。”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也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义是问号。”清楚地记得那节的课堂气氛异常的好,无论平时多顽皮的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直到学习完整篇文章总结时,我说道:“师者如父,我对大家的期望就和你们的家长一样,现在知道为什么上课前为大家准备橘子了?”。学生们先是沉默了一会,每个人都像是在思考着什么,最后不约而同响起了掌声。我想,这堂课不仅所学的知识可以牢牢掌握,而且在多年后这也会成为校园回忆中的一抹星光。
  二、展特长,品成功
  在适当的时机,结合美术、表演等多种学生的喜好特长来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高了课堂效率,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古人“寓教于乐”思想也在此有所体现,同时也为它赋予了新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特长,在课余期间常常留一些多种多样的课外任务。比如,鼓励爱好写作的学生去参加省市级的作文大赛,擅长美术的学生去为班级绘板报等等。
  在学习适当的课文时,也组织过角色扮演的课本剧。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让平时热爱表演的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等角色进行模拟对话。学生们的带入感极强,随着表演的进行,使这些故事历历在目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教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扬,看到自己的成果。
  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到这与让学生心中存“惑”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您也许对我所讲的“惑”理解有误,这里的“惑”,不单单是指问题、疑惑。试想当某一个学生曾经获得过被认可的喜悦,谁不期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使下一次的成功早些到来呢?这便是学生主动渴望学习的心,又何尝不是“惑”。
  三、结媒体,应时代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旧新月异发展,知识量的猛增,更新速度加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惑”变得越来越多,而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一个办法,即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习容量。教学方式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
  在一堂讲解唐诗发展史的课上,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唐诗知识既要进行纵向联系,又要进行横向分类。考虑到唐诗在多个阶段不同的代表人物、以及各自诗歌之间的区别和特点等问题,学生学起来比较零碎且容易混乱。如果使用多媒体制成课件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现有的心中存“惑”一次性得到了解决,但又有其他的“惑”提出,“老师每个人物都有哪些代表作品?”,作为老师可以再次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就是这样,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们心中的 “惑”不断涌现,老师们通过多媒体教学快速效率地不断“解惑”,知识变得更加的夯实,成绩自然而然地也有所提高。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从未来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来看,必须采用,但一定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制作出贴近教学实际,符合课堂内容要求的课件,以便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19/7/22 17:54:23
  • 【点击频次】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