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三文言课文复习方法点滴谈

 

【作者】 谢琴梅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十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三文言文课文复习教学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进行复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质。不妨尝试单篇课文与专题阅读有机结合、文内与文外有机结合、课本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基础知识与高考考点有机结合等复习方法。
  【关键词】 高三;文言课文;复习方法

  《新课标》规定“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这其实也是对高考文言复习的指导。
  文言课文皆是人文性较强的佳作,如果教师能够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将课文复习与高考联系起来,不仅在应试能力上,而且在艺术欣赏、人生思考、个人修养上都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提高,高考复习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何将课文复习与高考应试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曾尝试过下列几种方法,效果颇好。
  一、单篇课文与专题阅读有机结合
  温故才能知新,复习时在温习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基础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归纳,使其知识系统化,力争在运用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复习目标,也是高考复习的基本要求。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很难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的,课改将过去的文言文篇目40多篇缩减为17篇,固然复习量减少了可复习任务没有变。因此我们教师的复习任务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怎样由一篇文章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让一篇文章发挥其最大的复习效能,我觉得采取专题阅读的方法效果最好。
  比如复习《赤壁赋》时,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苏东坡专题阅读”。在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苏东坡的人生遭际与其洒脱性格,让学生阅读《喜雨亭记》、《超然台记》、《后赤壁赋》、《方山子传》等文章。复习《归去来兮辞》,可以进行“陶渊明专题阅读”,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归园田居》等文阅读,之后可阅读《晋书·陶渊明传》。复习《过秦论》,可结合贾谊其它两篇《过秦论》从论述的角度的不同进行比较阅读,还可结合苏洵、苏辙的《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更能深入理解课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学生在更广阔更宏大的背景下复习课文,既有兴趣又有深度,从而避免文言文复习的枯燥。
  这种专题阅读既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如“苏东坡专题阅读”;也可以是不同作者同一主题的文章,如“陶渊明专题阅读”;还可以是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文章,如“《过秦论》专题阅读”。方式灵活多变,可依据具体文章而定。
  二、文内与文外有机结合
  文言文复习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在深入挖掘领会课文的基础上应恰当地向课外延伸以达“高致”。
  当然这个延伸绝不是大而无当、漫无边际,一定要基于课本以课本为原点与课外有机结合。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适当补充又是对该内容的恰当延伸;既能帮助学生以宏观的视角再次理解课文,又能让学生“出乎其外”在课文的纵深处获得“高致”。我们复习《鸿门宴》,可延伸阅读《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项羽本纪》,让学生对刘邦、项羽的性格及其事迹有一个更为透彻全面的了解;复习《兰亭集序》,可阅读李泽厚《美的历程》中《魏晋风度》一节,让学生理解文本传达出的“人的觉醒”的主题。
  三、课本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新课标》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文言文教学)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因此文言文复习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是我们教师备考时应思考探索的问题。
  对传统文化的复习绝不能脱离课本孤立进行,应与基础知识紧密结合,也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复习《张衡传》《陈情表》可依课文中官职升降任免的词语总结中学阶段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这类情况的相关词语,并借此复习古代的称谓,包括谦称、敬称、贱称和人的称谓(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官爵、称籍贯、称任职所在地等);古代的礼仪习俗(百工、百姓、黔首、布衣等);古代的官职任命及升降(擢、拜、除、授、迁、左迁、谪、署、权、罢、免、黜等);古代的历法时节等。结合《滕王阁序》《陈情表》总结“骈文”的基本知识,并引出仿句、拟对联等考点训练;复习《归去来兮辞》可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对“舟与船”“松菊与榆柳”等诗歌意象在诗中传达的情感进行辨析理解。
  四、基础知识与高考考点有机结合
  仔细分析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我们发现,文言文的考查,虽然命题常从课外选择材料,然而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却在课内,一些题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尤其是辨析实词意义、虚词意义和用法中的例句,均有课文原句的再现。因此,复习文言文,首先应从重视课文开始。我们知道,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不能有三隅在胸,便不能以一隅反之,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触类旁通。重温课文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的绝佳平台。因此课文复习重视基础知识积累与考点训练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必须对每一篇课文中所涉及的高考考点进行细致的梳理,一定要细微具体地知道哪篇课文涉及哪个考点。这样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就更强,以后我们进行第二轮复习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知道哪个考点该到哪篇课文中寻找复习。复习《游褒禅山记》,我们可以依据课文总结“其”“则”意义和用法;复习《庖丁解牛》可以总结“为”的意义和用法;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总结“因”“以”的意义和用法;复习《兰亭集序》可以总结“之”的意义和用法;复习《师说》可以总结“而”的意义和用法;复习《张衡传》可以对人物传记的写作框架和模式进行总结概括。

  • 【发布时间】2020/1/1 18:09:33
  • 【点击频次】258